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7.9°C-8.5°C
澳元 : 人民币=4.83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首位出战奥运的跨性别运动员:以女性身份参加举重比赛,引发质疑(组图)

2021-06-30 来源: 观象台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有着粗壮手臂、浅棕色中长发的劳雷尔·哈伯德(Laurel Hubbard),此时紧握杠铃杆,屏息凝神,全场都随之安静了。她突然发出怒吼,猛的一把将杠铃举过头顶。双腿有些颤抖,只需再坚持几秒,新的132公斤女子纪录就要诞生。

但杠铃轰然落地,哈伯德痛苦地张大嘴,捂着手臂,踉跄走出抓举区域。这是2018年英联邦运动会女子举重九十公斤以上级别的比赛现场,哈伯德的手臂韧带完全断裂。场面震惊现场观众,她痛苦表情的照片随之在社交网络上流传。

首位出战奥运的跨性别运动员:以女性身份参加举重比赛,引发质疑(组图) - 1
2018年英联邦运动会上,哈伯德因伤退赛。

手臂断了,对举重运动员来说无疑是重创。但仅时隔一年,哈伯德就战胜了伤痛,重返国际举重赛场并赢得奖项。

两年后,哈伯德再度引发热议,因为她入选了新西兰东京奥运会举重代表队。43岁的她将成为历史上首位参加奥运会的跨性别运动员。

一些跨性别运动员对她表示支持,认为这是人类体育运动实现性别平等迈出的巨大一步。但也有人质疑她剥夺了其他女运动员的参赛机会,并认为她将在女性赛事中抢占其他运动员所无法拥有的先天优势。

首位出战奥运的跨性别运动员:以女性身份参加举重比赛,引发质疑(组图) - 2
2018年英联邦运动会上,哈伯德因伤退赛

今年8月2日,哈伯德将在东京奥运会上正式露面,届时她带给全球观众的不仅是令人心潮澎湃的托举瞬间,还有更多深层次的思考:如何看待跨性别者参加体育赛事?在包容和公平之间,又该怎么抉择?

以女性身份回归举重赛场

作为举重运动员,哈伯德的每次离开和回归赛场,都在性别认同的旋涡中挣扎。

1998年,年仅20岁的哈伯德以总重量300公斤的成绩,刷新了新西兰校际举重锦标赛青少年男子105公斤以上级别的纪录。

那时的哈伯德依然尝试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男人,因此,她选择从事看起来“典型的男性运动”,成为一名举重运动员。“我想,如果我尝试一些有男子气概的事情,也许我也会成为这样的人。”多年后,她在接受新西兰媒体Stuff采访时回忆说。

但这无法阻止哈伯德内心成为女性的渴望。三年后,哈伯德停止了举重训练,据她说,“因为它变得难以承受,变成了一种压力,缘于我试图融入不属于我这类人的世界”。

首位出战奥运的跨性别运动员:以女性身份参加举重比赛,引发质疑(组图) - 3
在2013年做性别转换手术之前的哈伯德

终于在35岁,饱受性别认同困扰的哈伯德开始接受激素治疗,并完成了性别转换手术。2017年,如愿成为女性的哈伯德,再度回到阔别将近16年的赛场。她形容,杠铃握在手中,仿佛有生命力,成功举起杠铃时,更是觉得所有的训练都值得,“自己仍然能感受到这项运动是多么激动人心”。

就在哈伯德重回赛场的前两年,国际奥委会出台了相比之前更为宽松的跨性别者参赛新规,仅要求男跨女运动员声明自己认同性别的时间持续四年以上,并在比赛前至少一年内的睾酮水平低于每升10纳摩尔(成年男子的正常值为每升14-25纳摩尔)。国际举重联合会(下称“国际举联”)也在国际举重赛事中采取了该标准。

以全新身份回归的哈伯德,不再是那个仅仅刷新国家纪录的男子举重运动员,她开始在国际举重赛场上频频斩获金牌奖杯。

2017年,她夺得澳大利亚国际举重公开赛女子九十公斤以上级别冠军。同年的举重世锦赛上,哈伯德获得两枚银牌,成为第一位站上举重世锦赛领奖台的新西兰运动员。2019年,她在太平洋运动会、大洋洲举重锦标赛等赛事中斩获四金两银。2020年的罗马举重世界杯暨东京奥运会资格赛上,她又一次夺冠。这时,她已然成为新西兰在女子举重项目上最有竞争力的选手。

首位出战奥运的跨性别运动员:以女性身份参加举重比赛,引发质疑(组图) - 4
哈伯德在2020年罗马举重世界杯暨东京奥运会资格赛上夺冠

拿到女子举重87公斤以上级东京奥运会的入场券后,她在新西兰奥委会的声明中说:“我对这么多新西兰人给予我的善意和支持,感到感激和谦卑……2018年在英联邦运动会上摔断胳膊时,我以为自己的运动生涯已经走到尽头,但人们的支持和鼓励带领我穿越了黑暗。”

公平性与包容性之争

尽管哈伯德符合各项参赛标准,对于她的每次拿奖,除了掌声和祝贺,还有反对和质疑。

2017年,哈伯德在澳大利亚国际举重公开赛中拿了金牌后,银牌得主、萨摩亚选手Iuniarra Sipaia表达不满,她认为实施变性手术后的哈伯德只是改变了身体,在情绪、力量各方面仍然具备男性优势。

“尽管我没有赢得金牌,但与哈伯德比,我为自己的表现感到非常自豪……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是男性还是跨性别者,女性都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可以击败男性。”Iuniarra Sipaia说。

此次入选东京奥运会同样如此。包括她的前队友特雷西·兰布雷克斯(Tracey Lambrechs)在内的多名女子举重运动员,都对她能获得东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提出了批评。

虽然新西兰奥委会强调,哈伯德满足国际举联、国际奥委会和新西兰奥委会的运动员参赛标准,但这项标准本身的公平性饱受怀疑。

国际奥委会2015年出台的男跨女运动员参赛标准以睾酮水平作为关键指标,然而英国《卫报》援引科学家艾玛·希尔顿(Emma Hilton)等人的研究结论称,即使抑制睾酮12个月,跨性别女性的体重、肌肉和力量的损失也只有5%左右。

首位出战奥运的跨性别运动员:以女性身份参加举重比赛,引发质疑(组图) - 5
2015年11月,国际奥委会修改跨性别运动员参赛的相关政策,图为政策文件内容节选

按此研究,像哈伯德这样经历过男性青春期的跨性别女性,在身体成分、肌肉质量、心血管功能方面,依旧保持原有性别优势。

“这是库尼尼·马努阿,一位最终被哈伯德取代的女性。她才21岁,这本该是她的第一场奥运会。”得知哈伯德将出征东京奥运会的消息后,希尔顿为汤加女子举重运动员库尼尼·马努阿鸣不平。

希尔顿的这条推文得到众多网友的点赞转发。87公斤以上级是女子举重项目的最大级别,在国际举联的积分排名中,前八名可以直通东京奥运会,第九名及以后要争夺洲际资格,而哈伯德排在第7位。网友认为,如果没有哈伯德,排名第9位的澳大利亚选手塔兰特就能直通,同属大洋洲的库尼尼就可以通过洲际资格去东京奥运会了。

推特上甚至还出现了#拯救女性运动(#SaveWomensSports)的话题,批评者认为,“睾酮并非唯一影响运动表现的因素,男跨女运动员还具备其他生理优势”,并指责哈伯德破坏了“顺性别者” (指认同自身生理特征和性别的人)比赛的公平性。

首位出战奥运的跨性别运动员:以女性身份参加举重比赛,引发质疑(组图) - 6
推特上出现了#拯救女性运动(#SaveWomensSports)的话题

但与此同时,哈伯德也有着大批拥趸。他们认为,并无充分证据表明男跨女运动员具有特殊优势,相反,跨性别运动员还面临着性别转换带来的生理与心理挑战。

事实上,有关性别转换的相关医疗手段对于运动能力的影响,在科学界尚未定论。有学者发现,激素治疗会导致跨性别女性的肌肉质量下降,红细胞含量减少,对其力量、速度和耐力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在支持者们看来,跨性别运动员遵循现有规则参与体育比赛,无可指摘。哈伯德入选东京奥运会是跨性别群体的一大胜利,表明体育赛事的包容性以及对人权的尊重。

“我们不应该担心跨性别运动员会‘统治’奥运会,我们应该担心该群体公平参赛的权利。”UCI场地自行车世界锦标赛冠军、跨性别运动员蕾切尔·麦金农( Rachel McKinnon)表示。

蕾切尔认为,体育赛事的公平性并不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她指出,“光是世界范围内的人口统计学因素,就存在巨大差异——丹麦女性平均身高超过5.5英尺(167cm),印度尼西亚女性平均身高约为4.8英尺(147cm)。既然参加体育运动,就意味着总会有人具备相对的竞争优势,这也是竞技体育的核心所在。”

围绕哈伯德的参赛,从体育赛事的公平性与包容性之争,到顺性别者与跨性别者的权利之争,不同观点激烈交锋。而哈伯德早就习惯各种声音,她选择“专注眼前的任务”,“我知道我不会得到每个人的支持,但我希望人们可以保持开放的心态,在更广泛的背景下看待我的表现”。

奥运会带来重新思考的契机

哈伯德的支持者中有一个特殊的人:第一位入选美国国家队的跨性别运动员克里斯·莫西尔,他被认为是2015年国际奥委会修改跨性别运动员参赛政策的推动者。

从4岁起,克里斯就不认同自己的女性生理性别,在经历多年的思想斗争后于2010年进行激素治疗,从女性向男性转型。转型前一年,克里斯开始了铁人三项的运动生涯。2015年起,他多次入选美国男子铁人三项国家队。2019年,他赢得两个全国竞走比赛冠军。

首位出战奥运的跨性别运动员:以女性身份参加举重比赛,引发质疑(组图) - 7
美国跨性别运动员(Chris Mosier)

其间,克里斯一直致力于为跨性别运动员发声。2014年,他推出跨性别运动员网站transathlete.com,为跨性别运动员提供体育赛事信息,包括美国跨性别运动员的有关政策、法律保护清单等。

在跨性别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议题上,推力和阻碍往往并生,这在克里斯所在的美国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资料显示,全美有16个州制定了促进跨性别和非二元性别学生全面参与高中体育运动的友好政策。但与此同时,也有同等数量的州实施限制政策。“非二元性别”指的是不以男性或女性进行性别分类与表达,这些人认为自己是无性别者、多性别者、流动性别者等,或者拒绝以性别来认知身份。

首位出战奥运的跨性别运动员:以女性身份参加举重比赛,引发质疑(组图) - 8
transathlete.com网站中整理的美国各州对于跨性别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与赛事的政策。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拜登通过行政令,防止和打击基于性别认同或性取向的歧视。然而,爱达荷、阿肯色、密西西比等30多个州无视该规定,立法禁止跨性别学生运动员根据其性别认同参与体育运动或比赛。

6月初,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签署《女子体育公平法》,以确保该州的体育比赛中禁止跨性别女性运动员来和出生时生理性别即为女性的运动员竞争,保护女性运动员的权利和机会。

德桑蒂斯表示,“几十年来,女性一直为在运动中获得平等机会而奋斗,我们必须防止这些机会像在其他州一样被侵蚀。”

然而,去年3月首个通过《女子体育公平法》的爱达荷州如今正面临起诉,民间组织称其侵害了跨性别运动员的权利,违反美国宪法中关于平等权利的规定。相似的,佛罗里达州新近通过的法案也遭到美国大学体育主管机构“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的抵制。

首位出战奥运的跨性别运动员:以女性身份参加举重比赛,引发质疑(组图) - 9
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在骄傲月的第一天通过法令禁止跨性别女性参加女子运动和赛事

美国各州在跨性别运动员参与体育赛事上的巨大分歧,也是全世界在面对类似议题时的缩影。哈伯德作为史上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跨性别运动员,势必将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讨论。

“我们承认,体育中的性别认同是一个高度敏感和复杂的问题,需要在比赛领域的人权和公平之间取得平衡。”新西兰奥组委首席执行官凯琳·史密斯(Kereyn Smith)表示。

而回归《奥林匹克宪章》的基本原则,其中第四条指出,“体育运动是与生俱来的人权。每个人都应有机会参与体育运动,并在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下,在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为基础的奥林匹克精神下从事体育运动。”

在奥克兰大学体育社会学博士生刘侣岑看来,《奥林匹克宪章》所强调的“竞赛公平”与“平等参与”之间存在难以立即消除的现实矛盾,关于体育中的性别和运动身体问题仍需来自跨学科的长期讨论。“希望每届奥运会都能成为我们重新思考性/性别,以及公平与平等的契机。”

处在旋涡中心的哈伯德并不认为自己是任何群体的榜样。“我不确定我比别人更勇敢,我只是我自己。我不打算改变世界,我只想做我自己,做我想做的。”她如此说道。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我爱王菲-朝朝
我爱王菲-朝朝 2021-06-30 回复
她应该以女性身份参加男性比赛
Alan-庚
Alan-庚 2021-06-30 回复
应该再分一个“跨性别组”这样才是相对公平,类似目前举重中的xxx重量级这样的划分。
h醬好型
h醬好型 2021-06-30 回复
到目前为止,除了死亡是人人都逃不过的绝对公平之外,其它的哪有什么绝对公平?
贪吃的喵星人
贪吃的喵星人 2021-06-30 回复
女排比赛时,有几个看着不像女性。
出售英菲尼迪G37
出售英菲尼迪G37 2021-06-30 回复
举重男运动员:赢了没面子,输了太打脸。所以质疑。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