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7.9°C-8.5°C
澳元 : 人民币=4.83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为了在香港上有名的幼儿园,家长们砸锅卖铁都拼了!(组图)

2023-09-01 来源: 香港体验官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又到开学季,香港小朋友一年一度的“内卷”大赛——幼稚园申请已拉开帷幕。

全港约有一千家幼稚园,按照逐年递减的新生儿数量来看,学位充足,甚至过剩。

所以别担心,小朋友一定会有学上,只不过分别在于你选学校,还是学校选你。

作为一名幼童家长,经历了调研、择校、面试到录取的全过程,终于也可以和大家分享第一手经验。

如有错漏,还请指正。

为了在香港上有名的幼儿园,家长们砸锅卖铁都拼了!(组图) - 1

想上学,先“上供”

关于学校类型和报名流程,前人经验已经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只想着重说说“倒推法”选校。

想上本地大学,就上本地学校。

想去海外升学,可以考虑国际学校。

有心仪的中小学,可以选择其附属幼稚园。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有些中小学表明会优先录取或保送自家幼稚园毕业生。一路绿灯,家长放心。

但多数学校间没有直接的从属关系,就需要多做功课。

家长间常会彼此打听:你有没有“上供”?

所谓“上供”,是入读某些幼稚园的N班和下属的早教班。

比如伏明霞和梁锦松的三个孩子就读的x山幼稚园,升小学成绩优异,据说不少家长一确定预产期就为孩子报名。

该校十分神秘,没有公开报名表,必须去信索取。

为了在香港上有名的幼儿园,家长们砸锅卖铁都拼了!(组图) - 2

为了提高幼稚园录取几率,孩子几个月时就去某家I字头playgroup上学。

虽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早教班学生会被这家“幼稚园中的哈佛”优先录取。

但早教班创始人是幼稚园园长的亲属,所以……

比如俗称“x记”的私立四字幼稚园,据说想要被稳稳录取,最好从6个月起就上他家的playgroup。

铜锣湾那家幼稚园的playgroup是另一家,不要弄错了。

一方面,家长肯花时间、花真金白银,能显示对该校的忠诚度;

另一方面,对于长期就读的小朋友,playgroup会出具成绩单供幼稚园参考,比“一张白纸”的孩子更有竞争力。

因此有些家长多手准备,孩子四处奔波,上多个幼稚园的playgroup。

只为广撒网,进入知名幼稚园。

为了在香港上有名的幼儿园,家长们砸锅卖铁都拼了!(组图) - 3

录取和“上供”直接挂钩吗?未必。

有些孩子上了很久的playgroup,但只排在幼稚园的waiting list。

我们不曾“上供”,也收到了x记幼稚园下午班offer(觉得鸡肋,遂弃之)。

小朋友上午精力好,据说上午班offer优先留给已“上供”的家长。

下午班和午睡时间冲突,就留给值得录取、但之前不曾“上供”的孩子。

如果你实在喜欢某间学校,又被下午班录取的话,可以先接受,再写信争取转班机会。

据说某些学校很喜欢收“求位信”。

无论求面试、求转班,只要诚恳、言之有理,且请求不违背学校原则,多数可以得偿所愿。

我没试过,有需要的家长可以查查教程,自行操作。

但也有学校态度坚决,任你软磨硬泡,不行就是不行。

有人从K1求到K3,一直未能转班。

为了在香港上有名的幼儿园,家长们砸锅卖铁都拼了!(组图) - 4

考学就是考家长

名校申请者如过江之鲫,录取人数寥寥可数,还不太会说话的一两岁孩子如何脱颖而出?

不少家长都认为,多数著名幼稚园考验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我很赞同。

一方面是因为小朋友太小,很难分辨谁天赋异禀;

一方面是受教育程度高、家境良好的家长相对会更注重子女教育,孩子成材几率高。

面试x记幼稚园的经历记忆犹新。

当时疫情严重,第一轮是提交视频,用五分钟时间展示小朋友的语言、体能发展和亲子关系等方面。

有些家长会花钱请人剪辑、配乐,十分精致。我是自己搞定的。

第二轮是视频面试,两个家长、一个小朋友面对四五个老师。

小朋友重在参与,跟唱儿歌,摆弄玩具,家长提问是重头戏。

为了在香港上有名的幼儿园,家长们砸锅卖铁都拼了!(组图) - 5

老师先用英文和广东话分别提问,我对答如流,老师微笑点头。

我心想:有希望。老公摩拳擦掌,准备接力答题。

没想到老师说:今天就问到这里,面试结束。对话框瞬间消失,留下我们面面相觑。

再一琢磨:面试人数众多,每组最多10分钟。

大概老师觉得我们前面答得不错,我们用普通话答题想必也很好,就不再问了。

后来和其他家长聊起来,果然如此,两文三语,先卷家长。

还有一间幼稚园让家长手写小作文,问平时怎样和孩子相处、会如何配合学校、假如孩子不乖会怎样……

因为本人文笔和字迹尚可,因此也顺利拿下。

不少幼稚园的报名表会问小朋友的父母职业和学历,个人姑且理解为背景调查和校友情结。

收生相对自由的直资和私立学校尚且不难应付,最多是优先录取校友家属。

听闻铜锣湾的著名女校必收其教会医院员工的女儿,所以很多护士挤破头去医院应聘。

一些免费小学附属幼稚园的“世袭制”则令人部分人偷笑,部分人头痛。

为了在香港上有名的幼儿园,家长们砸锅卖铁都拼了!(组图) - 6

比如西半山某百年著名女校,幼稚园到中学十五年一条龙,免学费,是很多家长的梦中情校。

我也报名凑个热闹。

报名表只有一页,并没有追问小朋友的祖宗十八代,但一系列的“灵魂拷问”直击人心:

小朋友有兄姊正就读本校吗?父母或兄姊毕业于本校吗?父母在本校工作吗?是本校所在教会的教徒吗?

题目有相应的分数,如果全选“是”,可得三十几分,假如都选“否”,得分就是个位数。

幼稚园表明分数和孩子的表现都会影响录取结果,请家长不要“孤注一掷”。

也不怪幼稚园苛刻,只因官津小学自行收生时要以上述计分标准对候选者进行排序。

分数高的直接录取,否则只能寄希望于随机“大抽奖”或“叩门”,僧多粥少。

所以,该校的附属幼稚园在录取阶段倾向于筛选有较大几率直升该小学的学生。

以免三年后把自己培养的学生拒之小学门外,大家尴尬。

为了在香港上有名的幼儿园,家长们砸锅卖铁都拼了!(组图) - 7

作为“N无人士”的我觉得孩子与此校大概无缘,之后也婉拒了面试,节约双方的时间。

对学校来说,录取旧生、在读生的弟妹或子女既方便家长,也方便自己。

得知女儿班上约三分之一都是高年级学生的弟弟妹妹,我不仅感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家长对孩子升学可能有作用,或副作用。

此前某名校尚未公布录取结果,就有从事IT的家长破解校务系统,发现系统并非显示“录取”或“不录取”,而是“1”和“2”。

家长纷纷猜测:1和2代表什么?

或许是好奇的技术流家长太多,校方直接发声明表示:

请家长不要试图用黑客手段查结果,否则会“采取措施”。

为了在香港上有名的幼儿园,家长们砸锅卖铁都拼了!(组图) - 8

录取结果截图

可见家长们为了孩子上学,都非常拼,甚至走火入魔。

大家都知道,名校通常喜欢录取“大B”,不少名校只收1至9月、甚至1至6月出生的小朋友。

所以有家长算好日子怀孕,希望孩子1月出生,也就是所谓的“卷在起跑线,赢在射精前”。

结果前一年的12月就早产,家长痛哭流涕之后重新振作:

小B晚一年上学,变成“超大B”,一样是一条好汉!

为了在香港上有名的幼儿园,家长们砸锅卖铁都拼了!(组图) - 9

缘分游戏,量力而行

父母总想给孩子更好的,甚至立下flag:只要孩子够优秀,我砸锅卖铁也愿意。

可能是我自己不够富,格局不够大。

总觉得工薪阶层如果为了所谓的名校掏空家底,父母压力山大,孩子也不会开心。(富人可自行跳过本段,并联系我传授致富秘诀)

想想《流星花园》中,穷人家的孩子杉菜在贵族学校有多压抑。

能被F4大帅哥捧在手心,走上人生巅峰,只是漫画和电视剧打造的美梦罢了。

为了在香港上有名的幼儿园,家长们砸锅卖铁都拼了!(组图) - 10

网络盛传的“中产作死三件套”是:房贷近千万,父母一方不上班,两个小孩上国际学校。

这句话光是看看就感到窒息。

不由想起一位收入很高、工作很拼的大佬曾说过:

哪怕我一家人不吃不喝,一个月房贷、车费、小孩的学费都要近二十万,更别提其他开销。

我哪里敢放松?

有人问我:著名的x立幼稚园离你家不远,你家小朋友很优秀,怎么没去?

我说:不是不想去,主要是钱包不允许。

每月学费两万多,加上校服、书本费、学杂费、兴趣班、假期游学、各种隐形开销,可能还要买好几百万的债券……

告辞。

朋友说:那可以报名试试看,就当锻炼了,考上了也不用真的去上学。

我说:报名费和面试费就几千,我还是找个别的地方锻炼吧。

假设真被录取了,我该开心还是该纠结呢?

好在香港学校种类众多,学费和教育品质并不直接画等号。有些免费幼稚园(俗称“券幼”)也很不错。

因此我的理念是:孩子上学,丰俭由人。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假如因学费涨价、家庭变故等原因,导致孩子无法按照之前的模式上学,又该何去何从呢?

何况之前有号称海外合作办学的贵价幼稚园短短几年就倒闭,携款跑路,家长苦不堪言。

有些孩子上的学校接二连三倒闭,家长开始怀疑人生。

有些家长“孟母三迁”,孩子租住狭小的房间,却上着昂贵的学校,很有割裂感。

这一点和北上广的学区房如出一辙。只能说,华人家长真是能吃苦、能奉献。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总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如果能从幼稚园就接受最好的教育,自然是好。但倘若未能如愿,难道孩子就没有未来?

为了在香港上有名的幼儿园,家长们砸锅卖铁都拼了!(组图) - 11

有家长发帖文表示:自以为不笨的孩子多次被心仪幼稚园拒之门外,心中郁闷。

后来了解到升学游戏的玩法,也就释然了。

孩子在happy school上学很开心,想来自己当初的纠结实在没必要。

假如没被录取,也未必是孩子或家长能力不行。

有些著名幼稚园会设置高难度考题。

如用筷子夹豆子放在指定颜色的吸管里,再手捏着吸管两边,转三圈,把豆子倒进远处桌子上某一个碗里。

哪怕提前知道题目,进行特训,一两岁的小朋友也未必能做到。

此类“压力测试”主打出其不意,无需深究。

经过一场过五关斩六将的战役,见过形形色色的学校、学生和家长。

我愈发觉得升学是一场缘分游戏,量力而行,就不留遗憾。

每个孩子有适合自己的路,就让他们走自己的路吧。

关键词: 香港幼儿园家长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晚来天欲雪
晚来天欲雪 2023-09-01 回复
香港都这么卷吗
米花果子
米花果子 2023-09-01 回复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巴斯光年
巴斯光年 2023-09-01 回复
想让孩子上好学校,不仅要提前上早教班,还得准备不同的playgroup,累死大人和小孩
好好姑娘-天然呆
好好姑娘-天然呆 2023-09-01 回复
这些家长太夸张了,连幼稚园都这么拼,有必要吗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