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8日 6.2°C-7.9°C
澳元 : 人民币=4.83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日本爆发“食肉菌”疫情,你应该知道这些(图)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日本爆发“食肉菌”疫情,你应该知道这些(图) - 1
日本的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病例急剧增加。(AP: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日本爆发致命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疫情。一些媒体使用了“食肉细菌”和“两天内致人死亡”等词,从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日本当局表示,这种措辞夸大了这种很少传播给他人的感染的症状。

这是一种什么细菌感染?

据新州卫生部的说法,这是一种由A组细菌进入血液或深层组织引起的感染。

这种细菌通常会导致儿童出现链球菌性咽喉炎等轻度感染,但某些菌株会迅速升级并导致入侵性A族链球菌病 (invasive group A streptococcal disease,iGAS)。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被认为是入侵性A族链球菌病的一种并发症,可能“迅速发展为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在日本的传播速度有多快?

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在今年3月警告发病率正在上升。

今年截至6月2日,日本报告的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病例约为977例。

这是去年同期的2.8倍,超过了去年全年的病例数,更新了去年创下的最高纪录。日本在2023年全年记录了941例病例。

年份201920202021202220232024年截至6月2日
病例数894718622708941977

目前尚不清楚病例为何增加,但日本卫生当局表示,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增加与新冠疫情措施的放松有关。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Tokyo Women's Medical University)教授菊池贤(Ken Kikuchi)告诉日本国家广播公司(NHK),新冠封城期间人们的免疫力被削弱了。

“如果我们不断接触细菌,我们可以增强免疫力,但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这种机制是不存在的,”他说。

“因此,现在更多的人容易受到感染,这可能是病例急剧增加的原因之一。”

还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趋势并不局限于日本。欧洲也有病例增加的趋势。

这种细菌是如何传播的?

虽然有开放性伤口的人感染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风险更高,但目前尚不清楚近一半被诊断出患有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人是如何进入体内的。

新州卫生部表示,以下人群最易感染:

  • 老年人和儿童

  • 糖尿病患者

  • 酒精使用障碍患者

  • 正在接受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患者

  • 免疫缺陷患者

症状是什么?

早期症状包括:

  • 发烧和发冷

  • 肌肉疼痛

  • 恶心和呕吐

在出现第一个症状后约24至48小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 低血压

  • 器官衰竭

  • 心率比正常快

  • 呼吸急促

  • 身体组织死亡(也称为坏死,是“食肉细菌”名称的由来)

  • 四肢坏死

据信,此病症集中在30岁以上的人群中,病情会迅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如何治疗?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

澳大利亚国家公共卫生信息服务机构Healthdirect表示,该疾病可用抗生素治疗。

可能还需要手术来去除感染源。

还能去日本旅行吗?

在此阶段,人们无需取消任何旅行计划。

澳大利亚政府的旅行建议网站Smartraveller尚未将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列为可能会对前往日本旅行者带来健康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也没有建议对疫情爆发的国家实施任何旅行限制。

尽管病例在增加,但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患者将感染传播给他人的情况仍然非常罕见。

但疾控中心警告说,“不太严重的A组链球菌感染可能会转变为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这些细菌具有传染性”。

如何自我保护?

目前尚没有疫苗,因此避免感染的最佳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中包括:

  • 经常洗手并使用洗手液

  • 经常用肥皂和干净的流水清洗身体和头发

  • 保持伤口清洁并包扎起来直至伤口愈合

  • 如果有开放性伤口,请避开接触浴缸、游泳池、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体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