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9日 15.8°C-16.9°C
澳元 : 人民币=4.71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会表达爱的父母,是孩子拿到的第一手好牌

2018-05-28 来源: 浅仁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 |一朵花

最新一期的《十三邀》,和许知远对话的是姜文。

许知远问他,你的人生有什么失败吗,姜文说,有啊,我跟我妈的关系。

他说当年自己考上了中戏,拿着通知书给母亲看,她“拿来看了一下扔一边了,她说你那一盆衣服没洗呢”,“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高兴”。

话语里有着难以释怀。

为什么有的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爱时会那么吝啬?他们对孩子取得的成绩要么冷漠以对、视而不见,要么打压,理由是“怕孩子骄傲”。

而为什么有的父母表达爱时又那么让人负担?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让人喘不过气。

什么样的父母,才会合理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赞赏和喜爱?

01

父母怎样表达爱,会给孩子压力

会表达爱的父母,是孩子拿到的第一手好牌 - 1

为什么明明是父母在给予,却让孩子如临大敌?为什么你不断付出,孩子却不懂得感激?为什么孩子会宁愿你不要这么爱他?

因为你表达的爱,让孩子倍感压力。

刻意强调自己的付出,过度表达对孩子未来的期待

一些父母经常习惯性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全家供你上学,这个家以后就靠你了。

爸妈老了就指望你了,别让我们失望啊。

你一定要给爸妈长脸啊。

当孩子总是被迫沉浸在这种现实期望里,一方面会承受来自于父母的精神压力,担忧未来无法回报父母的恩惠。

另一方面,一些孩子可能会因此极端地认为父母的付出带有功利性质,觉得自己的存在只是为了给父母养老而已。

这种家庭模式出身的孩子成年以后,虽然他们会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但也可能很难和父母有真正的亲近感。

我身边有一些成长在这种家庭环境的朋友,毕业以后便刻意远离家乡,虽然会定期给家里打钱,但基本长年在外不愿意归家,和父母也甚少交流。

会表达爱的父母,是孩子拿到的第一手好牌 - 2

永远把孩子当小孩子看待

当孩子慢慢长大,一些父母仍然习惯以对待幼童的方式对待已经独立的孩子,一味施加自己的庇佑和保护,介入孩子的生活,无形之中成为孩子的负担。

现在大家经常反感的所谓妈宝男,本质上也是亲子之间缺乏必要的界限感的结果。当这样的孩子进入一段情感关系,往往也容易因为父母的插手而衍生出复杂的家庭矛盾。

我曾经的一个同学,父母老来得子所以对他颇为宠爱,甚至大学期间随他举家搬迁到学校所在城市,只为每天给他无微不至的照顾。

毕业后他谈了几场恋爱,但最终都不欢而散。因为他父母不放心他跟异性的交往,每一任交往对象都亲自把关,还时时监测着两人的关系动向,让他苦不堪言。

缺乏对孩子的真正了解

我每天跟我妈视频,可是并没有感觉我们的距离拉近了,聊来聊去总是在说“吃的什么呀”“工作累不累啊”,真的没什么意思。

我知道她是在关心我,但是总是关心不到我的心上。

因为缺少和孩子的共同话题,父母更关注的是孩子吃饱穿暖这种生活层面的问题,孩子自然对这些显得“多余”的关心很不耐烦和焦躁。

而有的父母则习惯以过来人的姿态对孩子指指点点,缺乏对孩子的体谅。

当父母只顾表达自己的诉求和理念,并强制性要求孩子接受的时候,孩子自然会感到抗拒和排斥,从而愈发不愿意亲近父母。

02

表达爱,先了解孩子需要什么爱

会表达爱的父母,是孩子拿到的第一手好牌 - 3

为什么父母的关心在孩子眼里却成为了负担?也许我们首先要清楚,我们对于孩子的付出,究竟真的完全是出于爱,还是多少也有出于自己的控制欲和过于自我的期望。

到一定年纪时,相比孩子需要父母,其实是父母更需要孩子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需要给予全方面的照顾和看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孩子则会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逐渐培养出独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思想。

这个时候尤其需要父母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学会重新平衡自己的生活重心。

尤其当孩子成年离家以后,一些父母可能会有空虚、惶恐等不适感。有的人已经习惯了孩子的陪伴、需要孩子填充自己的生活,或者孩子的存在曾经无形之中满足了他们的掌控欲。

但是,孩子终究需要独立面对外面的世界,而父母则需要懂得适时放手,而不是一味强加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一些父母也许会觉得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但事实上,我们更需要清楚,孩子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也不仅仅是我们养老的保障。

孩子的存在更多是丰富了父母的人生体验,所以,不要以家长的高姿态自居,不要理所应当地对孩子过多苛求。

我们需要带着感恩和惜福的心意去看待这段亲子缘分,而只有当你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和感受,你才能真正看到他的真实需求。

会表达爱的父母,是孩子拿到的第一手好牌 - 4

真正的爱是尊重和理解

有的父母会用刺耳的语言表达关心,比如“让你多穿点你不听,我说的话你当耳旁风是吧?”是担心你的身体,可是这样的语言会让孩子不适,感受不到爱和尊重。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自我发掘和人格塑造的过程,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教育,更需要父母的包容、接纳和悉心陪伴。

从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当孩子一天天长大,作为父母,不仅需要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也要从高阶需求出发,了解孩子的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价值需求。

这需要父母学会用心倾听和了解孩子究竟在想什么,有怎样的感受,而不是急着以过来人的姿态一味说教。

对于大多父母来说,此生都是第一次担任父母的角色,而父母这个身份则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模板。在教育和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对我们自己重新认知和改造的过程。

事实上,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相比用语言告诉孩子如何去做,真正更加有效和有影响力的是你自己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如何为人处世,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活里的各种境遇。

你希望孩子是勤奋上进的,那么需要你自己有在积极自我提升;

你希望孩子是乐观开朗的,那么需要你自己遇事能够豁达明理;

你希望孩子是孝顺懂事的,那么需要你自己有以感恩的心意赡养和对待老人。

当你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坚强有力的打理好自己的人生,以积极的姿态经营自己的生活,那么孩子会感觉到你的美好,感受到你对他真实的爱与接纳。

他会想要靠近这样的父母,并发自内心的回馈于自己的尊重和信任。

会表达爱的父母,是孩子拿到的第一手好牌 - 5

作者:浅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学研究生在读,自由撰稿人。擅长情感婚姻分析和职场发展指导,帮助个案以公正客观的角度整理思路,积极健康的经营生活。微信公众号:浅仁Tarot,微博:浅仁Tarot

插图 | 电视剧《我们这一天》

主播 | 一朵花,电台主播,在海边的城市用声音温暖每个角落。

今日话题

亲爱的,你的父母会正确表达爱和关心吗?他们对你的爱是打压型、负担型还是包容型?

欢迎在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