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0日 10.6°C-11.3°C
澳元 : 人民币=4.78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2018-09-02 来源: 郑轶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1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2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8月21日 第12版

小小的巧克力派,插上一根蜡烛,这样的生日蛋糕显得有些寒酸。可郎平并不在意,对着镜头露出八颗牙齿,笑得像个孩子。这一天是2017年12月10日,她57岁的生日。

庆生照片在郎平微博刚刚发出,数以万计的点赞和评论如潮水般涌来。“郎平生日快乐”话题收获了2327万阅读量。在中国,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从1978年进入中国女排,40年的光阴写下一个传奇——中国体育冠军数不胜数,但郎平只有一个。 1981年,一篇以中国女排为蓝本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红遍大江南北。其中写道:“1979年末,在香港举行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时,郎平为中国队荣获冠军立下了战功,被人们誉为中国的‘铁榔头’。她确实像一把响当当的铁榔头,发挥了振奋人心的威力。”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3

郎平生日

谁也未曾想到,这把“铁榔头”一敲就是40年。从创造“五连冠”神话的运动员郎平,到率领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的教练员郎平,岁月打磨出一把更坚韧、更有力量的“铁榔头”。《中国排球》刊文评价,郎平是中国排球史上一位划时代的英雄。

“英雄”二字重千钧。在鲜花、掌声与荣耀的背后,注定是负重前行。郎平的身体至今仍残留着老女排时代的“馈赠”。经历了多次手术后,她偶尔开玩笑说:“现在境界和追求都没那么高了,能正常走路、正常生活就行。”可是,有些东西她始终放不下。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4

郎平的关节置换手术

“我是老女排最后一个在一线的了,应该为中国女排传承一点东西,留下一点东西。”在郎平看来,这东西不只是冠军和金牌。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虽然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然目光坚定——郎平花了半辈子时间,讲述着一个“为排球而生”的故事。

把所有“不可能”变成“可能”

时光倒转到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第四局,紧张的气氛令人窒息。主攻手朱婷高高跃起,一个势大力沉的重扣,竟然砸得对手倒地不起,彻底击垮了塞尔维亚队员的信心。“真像当年的‘铁榔头’!”观众席上发出惊叹。

而此时,站在赛场边的郎平目光如炬,所有精力集中在瞬息万变的战局。她并不觉得紧张,即便一时比分落后,她依然淡定自若,暂停时鼓励队员们:“慢慢来,一分一分拿……”当惠若琪奋力扣下最后一球,奥运金牌时隔12年再度挂在中国女排的胸前,郎平已然累得没有力气兴奋了。“在里约20多天,我整整瘦了7公斤!”纵使久经沙场的郎平,也没想到这条路如此曲折。奥运小组赛只交出2胜3负的成绩单,从“死亡小组”惊险出线后,东道主巴西队成为无法选择的淘汰赛对手。过往8年的19次交锋,中国女排只赢过1次。绝大多数人预测,中国姑娘要打道回府了。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5

2016年8月20日,郎平率队夺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后在颁奖仪式上欢庆。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打巴西队的赛前准备会上,郎平笑着做战前动员:“这训练馆咱们订到决赛那天,提前走人家也不退钱了,所以得练够本,对不?”队员们搭起手,齐声回答:“我们还想多打几场球呢!”那一刻,郎平把“可以被打败,绝不能被打倒”的血性,灌输到每个人的体内。

在“魔鬼主场”的震天嘘声中,中国女排把整个巴西打哭了,通往冠军的大门从此开启。郎平的临场调度与排兵布阵被赞为“神来之笔”,而这一切力量的来源是信念、意志和勇气。“想赢中国女排没那么容易,输了也得扒对手一层皮。”主教练的气场就是一支队伍的气场,局势再险恶,中国女排的士气不散,先心理崩盘的总是对手。

幸运女神并不慷慨,所谓逆袭或运气,不过是强者的谦辞。在郎平当时的竞聘陈述中,时间表是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倒计时来设计的。为了锻炼队伍,她敢于舍弃一些国际比赛的成绩,敢于自我纠错、临阵换将,大胆起用新人,最终3年上了3个大台阶。从世锦赛亚军、世界杯冠军到奥运会冠军,中国女排捅破了世界三大赛10年无冠的窗户纸,郎平把所有“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女儿把一生都献给了排球”

2013年郎平决定重新出山时,中国女排正处于教练频换、士气低落的混沌期,有人劝她不要以半世英名犯险。“我一直犹豫不决,后来一咬牙一跺脚,上吧。”郎平最终将所有顾虑放在一边,挺身而出。“我得站好最后一班岗,退休前再为中国女排努力一把。”

其实,这并不是郎平第一次临危受命。1995年初,时任中国排协主席的袁伟民一句“祖国需要你”,女儿只有4岁的郎平毅然回国执教。短短一年半,她把低谷中的中国女排带到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的领奖台。国际排联首次破例把“世界最佳教练员”授予亚军队主教练。听说郎平因为重压和操劳,晕倒在奥运村食堂,父亲落泪了,“女儿把一生都献给了排球啊!”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6

郎平与女排队员

为排球付出,郎平无怨无悔,而老女排的身份,更是伴随她一生的烙印。1977年,17岁的郎平被“伯乐”袁伟民发掘。袁指导不仅拍板吸收郎平进国家队,进行独创性的严格训练,更敢于把一个没有国际大赛经验的新手推上关键位置,正是这份远见卓识,造就了世界三大主攻手之一的“铁榔头”。

一锤定音的重扣,定格下郎平标志性的镜头。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五连冠”壮举,郎平成了全民偶像。退役后,很多老女排队员都走入安稳的仕途,郎平却做出令人意外的选择——留洋读书。为了赚学费,她一度远赴意大利打球,后来回到美国继续攻读体育管理硕士学位。用她的话说,那会儿虽然穷,但是很快乐。那段时间,郎平几乎在国内媒体的视线里消失,直到1995年回国,人们惊喜地发现“铁榔头”变了。“这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踩在地上,踩得很踏实。”郎平在自传中写道。第一次执教国家队的4年,被郎平视为一生的成熟期,锤炼出真正的气概和自信。但超乎想象的工作强度,消耗着郎平的身体,也让丈夫白帆与她渐行渐远。

1999年,郎平无奈辞去中国女排主教练一职,重新踏上“漂泊”之路。在国际排球界,女性教练屈指可数,可郎平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在意大利,她为摩德纳俱乐部捧回渴盼27年的意大利联赛冠军奖杯,一年后又率队登顶欧洲联赛,俱乐部经理皮尼感慨:“有了Jenny(郎平),就是到火星上打球,我也不怕。”后来接手美国队,郎平把一支年轻队伍调教成奥运会亚军之师。2009年,她回国执教广东恒大女排,带着一批临近退役的老将拿到了联赛冠军。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7

日本名古屋综合体育馆举行的2017年国际排联女排大冠军杯最后一轮比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日本队,从而以五连胜的佳绩获该项赛事冠军  新华社记者马平 摄

从俱乐部到国家队,郎平的人格魅力与执教艺术水乳交融,对手无不心悦诚服:“郎平过去是最伟大的排球运动员,现在是最伟大的教练之一。”但无论获得多少胜利和荣耀,她的心底始终有一个牵挂。2012年伦敦奥运会,当中国女排在1/4决赛被日本队淘汰时,担任解说的郎平哭成了泪人。

漫漫长夜,谁能带领中国女排走向黎明?人们呼唤着“铁榔头”。但此时的郎平已不是“初生牛犊”,丰富的执教经验让她意识到,能否最大限度整合优质资源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如果说,运动员郎平是凭着一腔热爱为排球事业奋斗,那么教练员郎平则理性地把排球看作一种职业。“只靠精神是不能赢球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管理是建起万丈高楼的基石。”

排管中心的诚意最终打动了郎平,给予她选材用人的绝对话语权、自主搭建教练团队等承诺,这几乎是国内其他教练无法企及的工作空间。毕竟在中国排坛,郎平的资历、地位、威信乃至偶像效应,无人能出其右。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她接下了这个挑战,“我要把中国女排带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最好的集体”

中国女排留下过许多“伟大的胜利”:1981年世界杯,中国姑娘以3∶2力克主场作战的日本队,7战7捷第一次捧起世界冠军奖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张蓉芳一记扣杀,为中国砸出第一个三大球奥运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黄金一代”上演惊天大逆转……但郎平缔造的胜利,不只在赛场上。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8

1984年8月7日,中国队主攻手郎平在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大力扣杀。中国女排直落三局击败东道主美国队,夺得中国在奥运会上的第一枚三大球金牌。新华社记者 官天一摄

排球场上,任何进攻或防守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完成。所以郎平常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最好的集体。但她也明白,人是一支球队的根,人活了,队伍才有向上生长的能量。“我刚执教时就想着,不能只盯着一届奥运会,得让中国女排后继有人。”

郎平的“寻人”与众不同。以往国家队集训人数一般只有16到18人,依靠几个主力长期配合达到高度黏合的默契,被视为从“五连冠”时期积累的成功经验。但郎平看得长远:世界排球的发展趋势对体能、速度和力量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多人打球”才能使队伍良性循环。

“郎家军”几次撒网式海选后,从联赛调动队员近40人,每个位置总保持在3到4人在竞争。郎平力推“大国家队”战略,意在通过大面积轮换主力,抹平一套阵容打天下造成的“板凳差”。这一国际流行做法,给闭塞的中国排坛带来颠覆性冲击。

郎平第一次在集训名单写下“朱婷”的名字,连助理教练赖亚文都不知道这人是谁。“这个小孩特有天赋,但就是特别软。”对于这块璞玉,队里像“国宝”一样呵护。郎平当运动员时,“三从一大”“魔鬼训练”是主流,后来她在欧美强队执教,越发意识到科学训练、控制伤病才是生命线。朱婷入队前两年,郎平没有给她上太多力量训练,还亲自从美国背回蛋白粉,让她长肌肉、增体重。身体素质提高后,郎平手把手带朱婷练一传、防守和后排进攻,一点点打磨技术细节。破格调入朱婷后,国少队的袁心玥、从沙滩排球转项的张常宁、名不见经传的龚翔宇……郎平的“造星名单”不断扩充。新队员有潜力,但基本功差,郎平对训练进行革新性规划,按场上位置分组攻关、恶补短板。一堂5小时的训练课,她常常坐不到20分钟。苦心没有白费,这些“90后”进步速度如同坐上火箭,在国际大赛大放异彩。郎平心里有了底,“这批新人至少能打两到三届国家队”。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9

中国队总教练郎平(前排右一)在升国旗仪式上  新华社记者李俊东摄

在外界看来,如今的“铁榔头”更像一根撬动各方资源的杠杆,做事举重若轻,劲道却越来越大。搭建复合型保障团队,从欧美请来体能师、康复师,设置数据统计和视频分析人员,为每个队员定制训练康复计划……郎平留下的不只是人才财富,更推动着中国排球改革陈旧的观念和机制。她打开了的这扇窗,让国内同行看清了差距,更看到外面的世界。

“我坐在那儿,他们心里都能踏实点儿”

进入东京奥运周期的第一年,郎平的身份角色发生转变——走向幕后,担任中国女排总教练、中国排协副主席。57岁生日那天,她正在美国休假,21个弟子每人拍了一段做生日面的视频,隔空给恩师祝寿。这几年,国家队的队员进进出出,每个人都敬她爱她,舍不得离开这个大家庭。

对待这些跟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姑娘,郎平是严师,也是慈母。私底下,她习惯称呼队员们“孩子”,对年轻人的想法,尽量去理解和包容。在她的引导下,女排姑娘改变的不只是技术,还有对排球的理解、看问题的视角、做人的态度,更自信、自如地从事这项运动。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赢球后满场飞奔,胜利后抱头痛哭,是中国女排的经典画面。而“郎家军”最吸引人的,恰恰是不那么“标签化”的东西。朱婷的三连扣贡献了一波“王之蔑视”表情包;袁心玥赛后给记者们连唱带跳演绎神曲《小苹果》;哪怕登上奥运领奖台,大家都要一起“抖腿”表达兴奋之情……郎平的到来,让中国女排变得真实、开放,不再是捱过血泪与伤痛的苦情,而是永不放弃、我最霸气的热血。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10

2016年8月20日,中国女排队员庆祝夺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冠军。中国队在决赛中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摘得金牌。 新华社记者李尕摄

成功伴随着郎平,忧患意识也一刻未曾离开。当初她顶住压力探索培养新人,但世界排坛的激烈竞争容不得半点松懈。望向国内,职业球员的流动、联赛的商业运作、排球的群众基础,这些都是她关心的问题,但改变岂在一朝一夕?2018年4月,郎平重新坐回中国女排主教练的位置,原因很简单——“我坐在那儿,年轻的教练和运动员心里都能踏实点儿。”有时候她也想歇歇,但只要涉及女排,就没法子停下脚步。

时间是残酷的,分秒不落地向前,无法重来。时间又很深情,如树的年轮,四季变迁都会留下痕迹。一圈又一圈后,时代和个人彼此成就,而“奇迹”之所以在郎平身上反复出现,是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永不言弃的梦想来支撑的。

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后,郎平曾收到过一份礼物:广西一个青年工人用业余时间制作了一把真正的铁榔头,像艺术品一样闪着光芒,小伙儿留言说,希望我们的“铁榔头”百炼成钢。而今,57岁的“铁榔头”跳不了那么高了,皱纹也爬上眼角,但她依然昂首前行,用一场场胜利,向世界敲击出振奋人心的声响,久久回荡……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11

今年,中国改革开放迈入了第40个年头。

这是伟大中国的伟大前行。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每个重要关口,都是一次观念突破和思想解放。

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继续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了改革开放浓墨重彩的新篇章。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

站在40年的历史节点上,人民日报海外版、商务印书馆共同选取40位代表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来反映这可歌可泣的伟大历程,并编辑成书。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实践者、参与者,更是重要见证者、推动者。他们的经历与奋斗,让后人得以窥见改革开放40年的每一次彷徨与前进,每一次探索和成功。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12

《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人》

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一版。

主编:李舫,《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高级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博士。

好书推荐

喜欢本文的各位,欢迎转载到朋友圈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13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14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15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16

改革开放40年|敲响世界的“铁榔头”:她用40年光阴书写女排传奇 - 17

点击进入 “果粒时刻”小程序界面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