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7日 10.6°C-11.3°C
澳元 : 人民币=4.84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汉中这么重要,为何刘备会派魏延去守呢?

2021-09-05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谈到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魏延,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大部分人对于他的印象是“生有反骨”、二投刘备、以及最后的“谁敢杀我”,但是这仅限于小说的艺术加工和虚构写法,正史中的魏延并非如此,其将才与帅才是可以达到蜀汉武将的一线水准,甚至与“五虎上将”媲美只高不低,从先主刘备创业立业之时就已经受重用,这一点从先主刘备平定汉中入主益州后封魏延为汉中太守一职则可看出。

汉中这么重要,为何刘备会派魏延去守呢? - 1

▲魏延和诸葛亮

汉中简略

汉中,是现在陕西省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处于巴山秦岭之间,居于汉中平原之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十分悠久,甚至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西周中期可见汉中之名,取“汉水之中”之意,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汉中一直是军事重地,在东汉初改名南郑,东汉末年由军阀张鲁割据于此,改名汉宁郡,张鲁于此建立起一个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建安二十年,张鲁归降曹操,复为汉中郡;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后,进军汉中;建安二十四年(215年),经过数场大战,刘备占据汉中,自立汉中王,准备迁回成都的时候,要选拔一个重要的将领作汉中太守,镇守汉中。而这时,论资历论能力,众人都认为张飞可以担此重任,张飞自己也如此认为,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刘备“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也就是说,刘备破格提拔魏延担任了督汉中镇远将军兼任汉中太守,将镇守汉中的重任交给魏延,自此,魏延得以成为蜀汉历史上灼目耀眼的将星之一。

汉中这么重要,为何刘备会派魏延去守呢? - 2

▲东汉末年汉中情况

魏延其人

且看魏延出道历史,三国志对此记载,“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甚是简略,但是三国演义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载与加工则是精彩得多,最早出场是打开作为刘表部将襄阳城门让刘备军马入城避难但未成功只能投靠长沙太守韩玄;后在关羽攻长沙时,在韩玄因“作战不利”斩杀黄忠之时杀死韩玄救下黄忠向关羽献城投降,自此归刘备,却有“反骨”一说;后随刘备入西川战斗,与黄忠并为主要将领攻伐刘璋,大小战斗数十次,对此进行简要说明:

汉中这么重要,为何刘备会派魏延去守呢? - 3

▲魏延影视形象

第一战,雒城包围战,黄忠魏延对阵刘璋部将泠苞和邓贤,本是分兵各个击破,却因为魏延心急想要争功,想要一举击破二人,却身中埋伏险些被包围,还好黄忠及时赶到救下魏延,并击溃敌军,缓过来的魏延将计就计,埋伏泠苞得手。第二战是著名的落凤坡,魏延与庞统一路进军成都,却被张任埋伏,庞统身陨,可谓是一次惨败,虽然并非魏延的责任,但是黄忠赶来救下魏延,立了大功。之后是雒城战役,二将齐心攻下雒城,随后是葭萌关和宕渠山两场战役,前者对阵马超马岱,魏延主动出击,却被马岱一箭射回(马岱不愧是魏延一生之敌);后者是协同张飞与魏将张郃的战役,张飞设计,取得轻松的大胜。

在此之后魏延参战主要有两场大战,其一是汉中战役,黄忠和赵云在正面攻坚,张飞和魏延绕背夹攻曹操,取得大胜并入主汉中;汉中最后一战追击斜谷,是我们所津津乐道的一战,魏延大显神威,一箭射中曹操人中穴,射落门牙两个,惊出曹操一身冷汗。

汉中这么重要,为何刘备会派魏延去守呢? - 4

▲汉中之战曹操遭遇惨败

由此观之,魏延坐镇汉中的第一个原因不难看出了,因为魏延战功主要集中在攻伐汉中的战役,在进军益州之时常遭遇失败,却在北伐汉中之时不仅挫敌军锋锐,还有效打击了敌军士气,借此契机让魏延坐镇汉中,不仅出于战术层面考虑,在战略上也有效对敌军予以高度威慑的效果。

而魏延之所以坐镇汉中,这也与他高超的个人素质是紧密相关的。史料记载,魏延“善养兵”,也就是说他对于士兵及下级将领关照有加,这与常常鞭挞士卒的张飞是截然不同的,而汉中是什么地方?是曾经张鲁的地盘,张鲁通过布施“五斗米教”的政策,牢牢把控住民心。直到后来归降曹操,有十几万汉中居民内迁中原之后,五斗米教余威仍然流于汉中地区,因此坐镇汉中的人物不能仅仅依靠武力,还要善于怀柔来进行安抚,而当时的蜀汉政权主要的“五虎将”,关羽坐镇荆州,马超因为与羌人关系紧密镇守西部边境,赵云的工作更相当于保卫队长而不是真正能镇守防卫的将军,黄忠年迈不宜堪当艰苦任务,所以最合适的人选也就是张飞,但是张飞的个人因素表明他并不适合镇守汉中。这时,谋略尚可同时能够服众的魏延自然出任汉中太守了,当然这与先主刘备的知人善任也有很大关系。

汉中这么重要,为何刘备会派魏延去守呢? - 5

▲五虎上将关张马黄赵

其次,魏延之所以能够出任汉中太守,这与他卓然的自信心同样有很大关系,参考《三国志·魏延传》,关于汉中镇守事务,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今日我把镇守汉中的重任委托给你,你打算怎么办呢?”魏延十分自信地回答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什么意思呢?就算曹操率领全国大军来攻汉中,我能为大王抵挡;如果是派一支十万人的队伍来,我能替大王消灭。如此豪言壮语,自然让刘备心生快意,听了这话的文武大臣都认为魏延很有气魄,刘备也就放心将镇守汉中的重任交予魏延手中,而结果,终究是不负众望。

事实上,汉中的意义远不止于蜀汉北部的战略要地,其实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北伐出川中转站。也就是说,如果蜀汉集团想要北伐曹魏,一路是东部的荆州地区通过水路运兵向中原地区北伐,另一路就是通过汉中地区,越过秦岭直取长安,两路各有各的优劣,东路需要荆州作为中转站,而西路则是汉中作为中转站。但是自从荆州失守,关羽败走麦城之后,东路出兵几乎毫无意义,因此西路从汉中出兵几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而刘备派魏延镇守于此,自然也有他的打算:先以荆州方面为主要进攻方向,汉中派遣一员可攻可守、个人谋略能力强的将领,经营十年,之后两线一起北伐曹魏。但是这一计划终究破产,不过魏延经营的汉中最终诸葛亮六出祁山甚至最后防御曹魏灭国奠定了基础,具有深远影响。

汉中这么重要,为何刘备会派魏延去守呢? - 6

▲三国鼎立

经营汉中

刘备称帝后,封魏延镇北将军,后来又加封都亭侯,魏延在汉中站稳脚跟后,备兵驯马,练就一支强大的军队。诸葛亮北伐时,魏延积极予以协助,这与《三国演义》中记载的两人之间矛盾重重是截然不同的,正史记载,诸葛亮对于魏延欣赏有加,朝中多有大臣与魏延不和,诸葛亮也护着魏延,还让他兼任丞相司马,可谓非常倚重。而魏延同样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期望,在北伐作战中多次击败魏将郭淮的部队,立下了卓越功勋。

汉中这么重要,为何刘备会派魏延去守呢? - 7

▲诸葛亮北伐路线

而除了守备汉中和参与北伐之外,魏延在战略上的独特眼光也超绝常人,这就是千古流传的“子午谷奇谋”。北伐时,魏延常与诸葛亮谈论,想要自己带领一万人马,学习古代的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子午谷天险快速赶到长安城下,一举攻破长安和潼关,之后与诸葛亮从斜谷出动的大军前后夹击魏军,直至会师。但是此战略被一向用兵谨慎的诸葛亮以太过凶险为由而直接否决,给魏延着实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虽然这一具有高度前瞻性和极大风险性的计谋最终也没有实施,但是如此妙计被魏延所提出,可见其高超的战略才能,不愧为蜀汉的一代名将。

汉中这么重要,为何刘备会派魏延去守呢? - 8

▲子午谷奇谋示意图

在对于汉中的防御部署方面,魏延可谓别出心裁。正史记载,当年刘备留下魏延镇守汉中时,魏延坚壁守垒,以重兵驻守各营寨,采用《周易》“重门”的道理,多层交错防守,极大提高了汉中地区的防御能力,一旦北方曹魏来攻,就交错防守,使得无法进入汉中平原。后来的兴势之战中,王平抵御曹爽的进攻,就采用了这个办法。然而因为蜀汉国力日渐衰微,到蜀汉后期,诸葛亮接班人姜维统领军事之时,汉中的军队已经无法支撑“重门”的防守战略。

为了抵御曹魏入侵,姜维只能在昔日魏延“重门”战略基础上,进行修改,取消原来的层次防御战略,改为聚集军队在重要城池,敌军来犯,坚壁清野进行流动式防御战斗,而这种军事战略退可守进可攻,虽然大大削弱了防御力量,但是也是一种继承前人战略思想下在特殊情况的无奈之举。然而因为蜀汉后期国力确实衰弱,加上汉中守将作战不利甚至开城出降,魏将钟会带领十几万大军长驱直入,大破汉中直击剑阁,在天亡蜀汉的悲惨情境下,魏延多年经营的汉中防御终究灰飞烟灭。

汉中这么重要,为何刘备会派魏延去守呢? - 9

▲魏延的汉中防守战略暗含《周易》重门

总结

总而言之,魏延其人战功卓著,智勇双全,优秀地完成了镇卫经营汉中的任务,随诸葛亮北伐也兢兢业业,但是最终下场惨淡。但个人认为,魏延并无谋反之意,他的死因是与张飞完全相反,张飞“敬君子而轻士卒”从而被军士害死,而魏延则是善养兵但轻视满朝文武,与杨仪等人不合,因而在丞相身陨后,本来安排给魏延断后任务,但是魏延害怕自己的保护伞诸葛亮死后无人为自己出头,就一心想继承丞相遗志继续北伐,但最终被诬造反,死在了杨仪等人的政治斗争中。而实际上当时蜀汉的朝政已经腐朽不堪,其实魏延的死因更像是主张北伐的荆州派和主张守土的益州派之间的斗争:丞相在世,由丞相带领荆州派开疆拓土,益州派却在朝廷弄权(李严等人);丞相死后,魏延想去执行子午谷奇谋,但是最终因触犯益州派的利益被益州派害死,自此之后,坚定北伐的益州派只有姜维一人,但那时的蜀汉早已垂危,自保尚难何况北伐?同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蜀汉最终只有姜维和夏侯霸两名魏国降将为蜀汉尽心尽力,而益州派满朝文武不仅阻碍复兴汉室、北御曹魏的斗争,甚至最后成为了坚定的投降派,可谓讽刺至极了。

汉中这么重要,为何刘备会派魏延去守呢? - 10

▲魏延之死

而对于魏延当年出任汉中太守,可见刘备对魏延之于蜀汉的忠心是毫无保留地相信,而魏延也没有辜负其期望,魏延以高超的个人素质和卓越的军事素养赢得了刘备的青睐,也自然用他的一生回报这份恩情,直至后来诸葛亮时代,两人虽然在战略上有所不合,但对于诸葛亮竭尽全力的保护,魏延也愿意为他鞍前马后,尽其所能执行北伐的战略目标,同样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君臣不相负,来世复君臣。”魏延为蜀汉竭忠尽智,却落得如此下场,或许在他头颅被斩下的瞬间,他又回忆起了那位德隆望尊的君主,授予他汉中太守官印的那一天。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