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9.9°C-12.3°C
澳元 : 人民币=4.81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此人犯欺君之罪,相士说:你是皇帝命,听完他就造反之后句句应验

2021-09-14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之后,杨坚又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此时,宇文赟将皇帝让给年仅6岁的儿子宇文阐。最终,杨坚以外戚身份控制了北周的朝政。大定元年杨坚接手宇文阐的禅让,建立了隋朝。

此人犯欺君之罪,相士说:你是皇帝命,听完他就造反之后句句应验 - 1

可以说,隋朝的开国之君杨坚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建国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军政和经济改革,使隋朝很快完成了统一南北的大业。

但是,隋朝末期,隋炀帝杨广急于建立功业,在统治期间穷兵黩武,动员全国兵力三征高丽,百姓为此怨声载道。李渊追随杨广多年,在其手下为将,隋朝从强盛至衰落,李渊是深有体会,他预感到隋朝颓势已经积重难返,尤其是国内农民起义不断,让李渊对隋朝失去了耐心。

在镇压农民起义军时,他不断收编流亡势力,以此扩充军事力量,而他的儿子李世民亦在暗中结交豪杰,网罗人才。

此人犯欺君之罪,相士说:你是皇帝命,听完他就造反之后句句应验 - 2

起初李渊并未想起兵造反,但其子李世民多次相劝,李渊只好被动答应,但心里还是没有造反之心。李世民为了使父亲坚定决心,设计将李渊灌醉,并找来晋阳宫的两名皇帝嫔妃侍寝。一夜之后,李渊从床上惊醒,虽然没发生什么,但是,此事一旦传出去,可是要被杀头的。

在李渊惊慌时,李世民就此走出,告知了事情原委,并劝称:“父亲,宫女侍夜已是事实,无论如何解释,隋炀帝终归要降罪,倒不如趁此反隋,建立功业。”李渊闻此,陷入了矛盾之中。没多久后,嫔妃侍寝的消息传了出去,可把李渊吓得够呛。

他当即猜出是儿子李世民做的,但是,眼下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既然箭在弦上,索性就反了吧。李渊就此坚定决心,整日与一干亲信策划谋反之事,在事情即将准备完成时,命运却狠狠的戏耍了李渊一次。即杨广传来了诏书,即不是问罪,亦不是赐死,而是赦免令。

此人犯欺君之罪,相士说:你是皇帝命,听完他就造反之后句句应验 - 3

那么,这又是从何说起呢?

原来早前李渊因战败被杨广免职,如今闲赋在家,混吃等死。眼见仕途无望,没想到杨广发来诏令,不仅赦李渊无罪,且官复原职。这无疑令李渊备受感动,说到底,他与杨广还是表兄弟,有着亲情血脉,想到这,李渊顿时有些不想造反了。

本身李渊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心中并无大志,若不是其子李世民设计套路,他又怎会甘当判臣贼子呢。但是,眼下谋反之事快要策划完成,难不成要就此放弃吗?望着手中的赦免令,李渊喜忧参半。

此人犯欺君之罪,相士说:你是皇帝命,听完他就造反之后句句应验 - 4

若之前造反,还有起兵的理由,可是,现在杨广对自己这般优待,若再选择造反,岂不是忘恩负义吗。李渊心中如此想着,陷入矛盾,忽然,他心里一颤:“现在我已经参与策划谋反之事,已经背上了忤逆罪名,被杨广知道后,依旧难逃一死。”

然而,就在此时,有一个叫史世良的人,善于给人相面,他告诉高李渊说:“您的骨骼惊奇,必为一国之主,愿您自爱,不要忘记鄙人所说的话。”于是,李渊又有了远大的目标,他内心经过多番挣扎,最终,还是决定造反了。

但是,造反绝非易事,想要推翻一个百年根基的王朝,必须要做好完全准备,一旦其中出现差错,势必会卷入万劫不复之地。既然此刻选择造反,那就应该坚定决心,李渊内心不断鼓舞着自己。并且,他将整个造反前的准备分为三步:

此人犯欺君之罪,相士说:你是皇帝命,听完他就造反之后句句应验 - 5

第一步:聚齐家眷。这点自不必说,一旦起兵造反,其家眷势必会成为隋炀帝的泄怒对象,如果不及时召回,必然要人头落地。

第二步:取得群众的支持。当时隋朝民间虽已怨声载道,可仍有相当一部分百姓拥戴隋炀帝,这些百姓势必将成为未来造反的最大变数,因此,李渊要做的就是让百姓憎恨隋朝。为此,他专门定下一计,命人到处散发“隋炀帝再次征兵攻打高丽”的流言。

三人成虎下,很快便在国内造成恐慌,民间早已厌倦战争,而此流言又恰好戳中百姓痛点,无疑会对隋朝统治造成不利。

接下来进行第三步骤:招募军队,这就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此人犯欺君之罪,相士说:你是皇帝命,听完他就造反之后句句应验 - 6

虽说隋朝的将领可自行招募士兵,但却需要将信息及时上报给朝廷,私下招募兵马可是古时王朝大忌。李渊在镇压农民起义军时,曾收编不少残军势力,论规模也能称霸一方,可若是拿来立国争天下,可就不太够用了。

于是,李渊再出计谋,利用民间百姓普遍厌战的特点,向外宣称入伍李渊军队,可以不用出征高丽。许多青壮年闻此,纷纷加入李渊军队。

三步准备完毕后,接下来就是挑个好时机起兵造反。古时造反常讲究出师有名,如三国时期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典型事例,李渊不想被后世骂乱臣贼子,一直在寻求造反的理由。说来也巧,在这节骨眼恰好碰到刘武周杀死王仁恭,造反的理由这就出现了。

此人犯欺君之罪,相士说:你是皇帝命,听完他就造反之后句句应验 - 7

那么,刘武周是谁呢?

刘武周是马邑太守王仁恭的手下,有次他和王仁恭小妾私通,事后怕行迹败露,遂选择先发制人,将王仁恭杀死。作为一名鹰扬府校尉,竟然,杀死一地太守,性质可谓是极其严重,被朝廷查到,势必会人头落地。

刘武周自然知道后果,既然横竖都是死,索性取而代之,占领马邑。换个角度来说,刘武周的行为已经等同兵变。

此人犯欺君之罪,相士说:你是皇帝命,听完他就造反之后句句应验 - 8

那么,这件事和李渊征兵有什么关系?

马邑为李渊治下城镇,换言之,王仁恭、刘武周都算是他的部下,眼下刘武周兵变,李渊富有不可推卸的失职责任,隋炀帝在后来欲要以此对李渊治罪,此举使得李渊造反之意更加坚定。天高皇帝远,且隋朝早已大势已去,隋炀帝的降罪对于李渊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威慑力。

目前,李渊该担心的,则是马邑的刘武周。据他所知,刘武周在占据马邑后,大肆招兵买马,大有一统周边之势。按照局势分析,刘武周下一个目标极有可能是太原,而这里,则是李渊的老巢。为了防御刘武周,李渊加快了征兵速度,对外只是称“征兵讨伐叛贼刘武周”。

这个理由极为合适,甚至,连隋炀帝都未过多怀疑。

此人犯欺君之罪,相士说:你是皇帝命,听完他就造反之后句句应验 - 9

事实上,李渊征兵真正的目的则是推翻隋朝、建立新的基业,而刘武周则忙着扩充割据势力,与突厥人混到了一起,暂时没有得罪李渊的打算,由此二人倒一直相安无事。直至两年后,已经成为唐高祖的李渊派其子李世民征讨称帝的刘武周。

次年,即公元620年,刘武周势力遭受重创,他想要图谋逃回马邑,事情泄露,被突厥杀死。历史上关于李渊造反时间,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在多数资料中,李渊起兵时间为公元617年六月。通过上面可知,李渊之所以最终起兵,源自于是四个诱因:

隋炀帝的不信任。早在李渊留守太原时期,隋炀帝即对李渊产生了提防,在其身边安插了两个眼线,即王威、高君雅,李渊对此心知肚明。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隋炀帝派人监视李渊,恰好是不信任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李渊对隋朝心灰意冷。

此人犯欺君之罪,相士说:你是皇帝命,听完他就造反之后句句应验 - 10

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正如上文所说,隋朝末期,各地时常爆发农民起义,李渊在镇压过程中,必然能够感受到隋朝的大势已去,他作为隋朝将领,自然要为自己的将来考虑,由此选择起兵造反,就可以理解。

还有一个就是,其子李世民的多次劝告。李渊是一位极具头脑的人物,他能够及早看透隋朝衰亡,并作出相应的安排,足以证明李渊有其过人之处。然而他的缺点亦十分明显,即优柔寡断、缺乏胆识,这点与其子李世民形成鲜明的对比。

可以说,李渊能够坚定造反之心,离不开李世民的监督与逼迫,还有刘武周兵变影响。在公元617年2月,李渊部下刘武周背叛隋朝,发动兵变,并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使隋炀帝迁怒李渊,李渊迫不得已,遂起兵反隋。

此人犯欺君之罪,相士说:你是皇帝命,听完他就造反之后句句应验 - 11

这里可以说是李渊起兵的导火索,但并不是造反的主要诱因。

那么,历史上李渊起兵的地点在哪里呢?

公元617年农历七月,李渊正式于晋阳起兵,并在发布的檄文中,历数隋炀帝罪状,如杀害忠良、穷兵黩武,致使百姓颠沛流离。在誓师之后,李渊与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挥军南下,对隋军占据的霍邑展开猛烈进攻,而后渡过黄河,将河东的隋朝将领屈突通包围在内。

在李渊军队攻城掠地时,隋炀帝却远在江都,分身乏术。且当时瓦岗军与王世充部正陷入僵持战中,无暇顾及其余势力。正是在这段时间,李渊父子迅速发展壮大,待日后隋朝再想反扑压制,已然晚矣。公元617年农历十一月,李家父子即攻陷长安。

此人犯欺君之罪,相士说:你是皇帝命,听完他就造反之后句句应验 - 12

其后,李渊宣布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杨侑为新帝,显然,李渊并未选择取而代之,而是采取立下傀儡的方式,稳住局面。公元618年农历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身边将士所杀。同年农历五月,隋恭帝被迫让位给李渊。

至此,李渊登基成皇,国号为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攻克长安,只有短短的5个月时间。如此神速,倒不是说李渊军队无坚不摧,而是与当时的国内形势密不可分。我们常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隋朝虽然衰亡,亦不至于会败于一场兵变,真正令隋朝覆灭的还是隋末农民起义。

此人犯欺君之罪,相士说:你是皇帝命,听完他就造反之后句句应验 - 13

各地爆发的起义运动极大牵制住隋朝兵力,最终,使得统治者无力再去抗衡新兴的李渊集团,致使长安拱手相让。但是,最终李渊这个皇帝也没能当长久。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

可想而知,最终的大赢家还是李世民啊。

参考资料:

『《隋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李渊造反—史公相面》』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