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1日 3.9°C-5.8°C
澳元 : 人民币=4.83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这条河经常发水灾,多年前乾隆皇帝的一个决定,害得百姓死伤惨重

2021-09-19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贤主昏君都是皇帝后世评价,皇帝活着的时候通常都会将自己标榜为圣君之流,满清皇帝乾隆就是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典型,我们不妨从一件事上来看看乾隆骨子里是个什么样的人。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江淮熟,天下足。”这古老的歌谣不知流传了多少个年代。但是,淮河也是一条非常不安分的河流,据历史文献统计,公元前252年——公元1948年的2200年中,淮河流域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27次。1194年黄河夺淮初期的12、13世纪每百年平均水灾35次,14、15世纪每百年水灾74次......

这条河经常发水灾,多年前乾隆皇帝的一个决定,害得百姓死伤惨重 - 1

乾隆披上龙炮的第七个年头,遇到一件让他头疼不已的事——“淮河水患”。天灾属于不可抗力,安排官员治理就好,为何乾隆会头疼呢?

原来,淮河流域全部遭受洪水侵袭,水势已经到了人力不可控制的地步,国内的水利专家们觉得,事到如今只有开闸放水,才能永绝后患。然而,开闸将水泄到安徽还是江苏?这个问题引发两地百姓争端,所以,让乾隆十分头疼。

早年,清朝曾在安徽和江苏两地中界修筑了一座高家堰堤坝,作为全国重点防洪工程,这本是利国利民的治水良策,可惜,这座堤坝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如果淮河泄洪,堤坝会挡住泄洪路线,弥漫开来的大水会倒灌向安徽地区。

这条河经常发水灾,多年前乾隆皇帝的一个决定,害得百姓死伤惨重 - 2

对于安徽百姓来说,泄洪前必须打通高家堰,使洪水正确的流向下游,才能让安徽免于灾难;可江苏百姓却不这么认为,倘若打通高家堰,位于下游的江苏将失去防洪屏障,淮河的水将会淹没江苏。所以,高家堰打通与不打通,直接影响到两地居民的家园存亡。至此,两地百姓就这样形成两种声音,并为此争论不休。

旷日持久之下导致两地居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时有争执发生。

时年七月,安徽百姓苦于水患,联名请求打通高家堰。地方官员不敢擅自动工,并未答应百姓的请求。眼见官员不作为,安徽百姓决定自己动手,第二天他们聚集在一起,扛着工具准备打通高家堰。江苏百姓听说了这件事,抄起家伙前来制止,双方一言不合直接动手,老百姓们抡起锄头菜刀砍作一团,甚至,不少百姓死伤在这场械斗中。

这条河经常发水灾,多年前乾隆皇帝的一个决定,害得百姓死伤惨重 - 3

地方官害怕事情越闹越大,只能逐级上报朝廷,请乾隆皇帝定夺,究竟是开闸放水还是不放水。

乾隆详细阅读了地方官的奏章,在看到安徽百姓偷偷打通高家堰,并和江苏百姓发生争执的时候,乾隆大为光火,认为,两地发生争端错在安徽百姓,说道:“安徽的老百姓只顾眼前利益,根本不考虑全国形势。”乾隆当即斥责了安徽官员,说他们监管不严,使安徽百姓作乱。

之后,乾隆下达死令:“不到非常时期,绝不准打通高家堰堤坝。”乾隆的这句话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牺牲安徽,换江苏安宁。

这条河经常发水灾,多年前乾隆皇帝的一个决定,害得百姓死伤惨重 - 4

此令一出,安徽的老百姓可就遭了殃。

眼看着淮河的水位日渐上涨,若不开闸放水,洪水将会决口。情急之下,安徽巡抚再次上奏朝廷,请求疏散安徽百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但是,让任何人都想不到的是,乾隆居然冷漠地说道:“谁都不许通知。”

何况,保住江苏后,洪水还能淹死那帮安徽刁民,在乾隆眼里这是个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这条河经常发水灾,多年前乾隆皇帝的一个决定,害得百姓死伤惨重 - 5

但是,安徽巡抚不敢私自通知百姓,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洪流吞没安徽。由于,先前并未接到任何关于泄洪方面的通知,安徽百姓根本没时间撤离家园,被汹涌而来的洪水瞬间吞噬,之后,这起洪水在安徽造成的损失不可计数,无数安徽百姓死在这场灾难中。

自古以来,两地发生过无数次水祸,最终,国家领导人处理方式也大抵是弃安徽保江苏,这本来就是经过斟酌后顾全大局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乾隆本无过错,可是,他万万不该下令隐瞒真相,让安徽百姓承受无妄之灾。最让安徽百姓心寒的,不是汹涌的洪水,也不是消失的家园,而是那句:“谁都不许通知!淹死他们算了。”

在财政与人民之间,乾隆十分精明的选择了前者。之后,乾隆绞尽脑汁为自己树立的圣君形象,也随着这场水祸付诸东流,在老百姓眼里,乾隆吹嘘的“以民为本”其实就是扯淡。在这里,乾隆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令写满、汉、蒙、藏四种文体,建碑勒文。但是,看到这一幕,乾隆到底算不算“十全”呢?

参考资料:

『《历史上的淮河水患》、《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