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8日 10.1°C-11.3°C
澳元 : 人民币=4.82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此人历经六次乡试、五次会试,却因一副对联从榜尾逆袭成了状元

2021-09-28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对清末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对张謇的大名不会陌生,不仅因为他是晚清时期的一名状元,更因为他是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人称“

状元企业家

”。

此人历经六次乡试、五次会试,却因一副对联从榜尾逆袭成了状元 - 1

状元企业家张謇

此人的一生堪称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其中最神奇的不是他以状元的身份后来成了富可敌国的“状元企业家”,而在于他先后参加了6次乡试才中了举人,又孜孜不倦的参加了四次会试均都名落孙山,最后一次(第五次)参加会试勉强名列榜尾,却因为一副精妙绝伦的对联最终当上了状元郎,令人啧啧称奇的同时,也着实令人哭笑不得...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别着急,且听九州为你慢慢后来...

张謇[jiǎn],字季直,号啬庵,生于公元1853年7月1日,卒于公元1926年8月24日,享年73岁。据载,张謇家祖籍在江苏常熟土竹山,元朝明初,其祖辈为了躲避战乱,迁至江北,世代业农。

此人历经六次乡试、五次会试,却因一副对联从榜尾逆袭成了状元 - 2

张謇实业救国

了解晚清和近代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张謇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实业家,为我国近代的民族工业振兴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在那个列强环伺、积贫积弱的年代,他迎难而上,大呼实业救国,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20多家企业,为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此后他又投身教育振兴,先后出资创办了370多所学校,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掌握先进知识的学生,为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张謇曾在光绪年间高中状元,因此,他也被世人称为“

状元企业家

”,深受民众爱戴。

但是,鲜为人知的的是,张謇这个状元身份的得来,其实是非常偶然的,确实是很有水分的。

张謇的父亲其实也是一名地方儒生,在张謇四岁的时候,他父亲就指导他学习了四书五经,十岁便已学完《大学》、《论语》等儒家经典。父亲越来越坚信儿子是个读书的好苗子,相信假以时日,儿子一定会有大成就。于是便不遗余力的支持张謇四处求学,力求科举之路上一鸣惊人。

此人历经六次乡试、五次会试,却因一副对联从榜尾逆袭成了状元 - 3

张謇年幼时刻苦攻读经典

然而,张謇的科考之路道阻且长、异常艰辛。

张謇虽然从小十分聪慧,天赋不错,但却屡屡不第。从16岁第一次开始,他先后参加了5次乡试,一直到27岁,次次都名落孙山。虽然打击很大,但痛定思痛,他依然决定坚持参加科考。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张謇第6次参加了乡试,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中了举人。

百折不挠终有所报的张謇,又开始踌躇满志地继续参加会试,然而,现实又一次残酷的击打着他的内心,连续4次的会试成绩都无一例外的榜上无名。直到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幸运之神再一次光顾了他。

原本,这一年是没有举行科考的,但恰逢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廷决定特开一次恩科以示天恩。这一次,是张謇科考生涯的第五次参加会试,也是最后一次了。幸运的是,这次他的成绩最终名列一甲第60名。这个名次具体是什么概念呢?实际上,一甲总共就是录取60名,也就是说,张謇的名次就是一甲的倒数第一名。

正常来说,名列一甲莫等,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轮到他当新科状元。不过,张謇碰到了人生的一个大贵人,他就是光绪帝的老师

翁同龢

,他非常欣赏张謇的才华。

此人历经六次乡试、五次会试,却因一副对联从榜尾逆袭成了状元 - 4

翁同龢

为了能让张謇当上状元,翁同龢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他先是对慈禧太后进言说,今年是老佛爷的六十大寿,不如把一甲进士的60人全部录为状元,天下必感念天恩浩荡。慈禧一听心中甚是高兴,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过于儿戏,便未予采纳。一计不成,翁同龢又向慈禧建议,让一甲这60人为慈禧太后写祝寿联,一来表达各自的忠心,而来也讨喜让太后开心。这个建议不出意外的被慈禧太后准奏了。

此人历经六次乡试、五次会试,却因一副对联从榜尾逆袭成了状元 - 5

慈禧太后

到了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之日,翁同龢陪同慈禧太后来到祝寿会场,然后,将六十对祝寿联向她一一展示,看的慈禧乐开花。当她看到其中一幅对联的时候,慈禧不禁大声称妙:“好!好!不但字好,对联写的也好。这是谁写的?此人可是有状元之才啊!”

实际上,慈禧连连称赞的那副对联,正是出于张謇之手,可谓气势磅礴:

上联:太后寿诞六十花甲轮流转返老还童千千岁。

下联:佛祖治国二圣临朝天地顺大清江山万万年。

客观来讲,在这幅对联写的真是不错,一来为慈禧祝了大寿,二来又高度肯定了慈禧垂帘听政、二圣临朝的行为,算是摸准了老太后的心思,拿捏的十分到位。

翁同龢见慈禧太后对这幅对联赞不绝口、赏识有加,便赶忙回应道:“这幅对联乃新科进士张謇所写,此人不仅学问好,而且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呢。”

慈禧太后听罢愈加赞许,当即钦点张謇为新科状元。就这样,张謇的科考之路在经历九曲十八弯后终于取得了完美的结局。此后,他被朝廷授予六品翰林院修撰之职,从此步入仕途。

当时的清廷内忧外患,大臣们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

李鸿章

为首的主和派,另一派是以翁同龢等人为首的主战派。因所持政见和坚持主战的翁同龢等人相同,张謇坚定不移地站在了主战一方。为此,他甚至多次上书弹劾主和派的头面人物李鸿章,虽屡屡不成,但也显示其刚直和爱国的一面。

此人历经六次乡试、五次会试,却因一副对联从榜尾逆袭成了状元 - 6

然而,手握实权的慈禧太后一直对李鸿章极为信任和倚重,目的其实是对抗维新派支持的光绪皇帝。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慈禧太后对主战并支持维新派的翁同龢忍无可忍,于是下旨将其罢免,以此打压维新派。

面对被无端罢官的恩师翁同龢离京返乡之际,张謇前去送别。回想几年来的亦师亦友的情谊,两人感慨万分、叹息不止。目送恩师翁同龢离去之后,张謇潸然泪下,想想自己所面临的朝局,触生出“罢官而去”的念想。经过几个月的思来想去,张謇毅然向朝廷辞去了官职。

此人历经六次乡试、五次会试,却因一副对联从榜尾逆袭成了状元 - 7

翁同龢

同年7月,张謇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南通,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十年后,也就是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他最早创办的“大生纱厂”累计盈利多达190多万两,俨然成了晚清的支柱产业。

此人历经六次乡试、五次会试,却因一副对联从榜尾逆袭成了状元 - 8

辞官办实业

此人历经六次乡试、五次会试,却因一副对联从榜尾逆袭成了状元 - 9

大生纱厂

此人历经六次乡试、五次会试,却因一副对联从榜尾逆袭成了状元 - 10

大生纱厂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张謇在老家南通走完了他波澜起伏的一生,享年73岁。从兴办实业到离世,期间他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当时的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民众誉为“

最敬仰之人物

”。

此人历经六次乡试、五次会试,却因一副对联从榜尾逆袭成了状元 - 11

张謇创办的学校

即此粗完一生事,会须身伴五山灵!

这是张謇为自己的墓门预作过一副对联,算是他对自己一生的粗评,平淡中透着一点点遗憾和无奈......

此人历经六次乡试、五次会试,却因一副对联从榜尾逆袭成了状元 - 12

张謇纪念馆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