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2.3°C-14.1°C
澳元 : 人民币=4.86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2004年,长春一民工翻修寺院挖出无名头颅,经鉴定是抗日英雄

2021-10-13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2004年5月31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中心的般若寺里,几个民工正在翻修寺院的围墙,一个叫李和的民工在干活的时候,从寺院后院北墙距离墙根10公分远,离地面50公分深的地下,挖出了一颗无名头颅。

李和当即把这个事告诉了般若寺里的僧人,僧人对头颅进行了超度,并于当天下午让几个民工把头颅埋到了长春远郊的净月潭公园的山坡上。

2004年,长春一民工翻修寺院挖出无名头颅,经鉴定是抗日英雄 - 1

6月1日,一位来自沈阳军区叫作姜宝才的军旅作家,正在与长春与长春电影制片厂合作,组织拍摄一部反映东北抗联题材的作品。

为了将东北抗联14年的悲壮而光辉的历史诠释出来,姜宝才在之前的几年里,走遍了整个东北抗日战场,采访了很多抗联的老战士,积累了大量的有关抗联的史料。

当他听到般若寺挖出一个头颅的时候,立刻意识到这个头颅很可能跟抗联的历史有关系,于是立刻赶赴般若寺。

因为这个般若寺是1928年动工,在1931年落成,落成后被当作伪满洲国的护国寺,这个寺庙从建成后,很少有外人能够进来,说明这个头颅不大可能是普通人的。

在查阅跟东北抗联有关的史料中,他知道东北抗联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的赵尚志的头颅还没有下落,姜宝才怀疑,这个头颅很可能就是赵尚志的。

赵尚志作为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人,他的名字曾一度让日本关东军闻风丧胆,寝食难安,当时东北民间有“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的说法。

为了抓捕赵尚志,日本关东军曾发布巨额悬赏:谁捉住赵尚志,以“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来领赏。

在后来的抗战中,赵尚志在佳木斯松花江地区的一次战斗中被敌人设计埋伏,于1942年2月17日受伤昏迷后被捕牺牲。

赵尚志牺牲后,伪满军政部打算将赵尚志的遗体运送到长春,由于当时天气转暖,遗体开始解冻,身上的枪伤开始腐烂,长春伪满军政部的田井久二郎和东城政雄等人就将赵尚志的头颅用钢锯锯下,然后派人在松花江冰面上凿出一个窟窿,将遗体投入到松花江中,2月25日,他们将赵尚志的头颅运到长春,然而此后就没有了下落。

中国共产党人从未放弃对赵尚志头颅的寻找,早在1945年10月,当年抗联领导人之一、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兼苏军长春警备副司令的周保中来到战后的长春,对当时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尽快在这里寻找东北抗联领袖杨靖宇和赵尚志的遗骸!

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立刻向苏军驻长春总部下达命令:“杨靖宇、赵尚志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所有反法西斯正义力量的骄傲,我们一定要全力协助周将军,寻找到杨靖宇和赵尚志的头颅。”

然而苏军在长春进行了大规模的搜索后,没有得到几位烈士的头颅。

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长春后,陈云亲自给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陈正人交待,要他们寻找杨靖宇和赵尚志几位同志的遗骨,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找到,因为东北老百姓都怀念他们,将来建国以后也好拱后人瞻仰。”

陈正人接受任务后,在长春几个重点地区进行了搜索,特别是日本关东军在长春几家医院和敌伪监狱里的医疗室。

遗憾的是,当时东北战事比较紧张,解放军不久便奉命撤出长春,寻找杨靖宇、赵尚志遗骸的任务不得不停止。

但是在1948年3月初,中共地下党在长春医学院的一间地下室里发现了三个大玻璃瓶子,其中有抗联将领杨靖宇、陈翰章的头颅,以及爱国志士常隆基的心脏。

这是一次重大的发现,然而当大家继续在地下室中进行搜索的时候,却没有找到赵尚志的头颅,后来国民党军队接管长春后,寻找赵尚志头颅的工作不得不再次中断。

2004年,长春一民工翻修寺院挖出无名头颅,经鉴定是抗日英雄 - 2

新中国成立以后,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党史研究部门和文物管理单位,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赵尚志烈士的头颅,然而谁也不知道赵尚志的头颅运到长春后,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政部是如何处理的。

寻找赵尚志烈士头颅下落的进程又陷入了瓶颈,长时间陷入沉寂的状态。

一直到1987年,事情才有了转机,当时有一位从事战争史研究的反战日本女学者山崎枝子从日本东京来到佳木斯,特地去赵尚志牺牲的地方去看了一下。

回到哈尔滨后,山崎枝子采访了东北抗联老战士,当时的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采访时,李敏询问道:“能否请您协助找一找赵尚志将军的头颅?我们知道头颅被送到了长春,据说,关东军的医务军把它泡在福尔马林药水里,转送到了日本。”

山崎枝子决定从当时策划杀害赵尚志烈士的田井久二郎和东城政雄那里入手,两人在日本投降后都被苏联红军逮捕,后来又引渡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已于1963年被中国政府特赦遣返回日本。

山崎枝子回到日本后,经过多方打听,得知东城政雄仍然活着,立刻与其取得联系,并且于1987年2月8日与东城政雄会面。

东城政雄说当年一起策划杀害赵尚志的主凶田井久二郎在回日本后不久已病死,自己对于在中国所犯的罪行十分惭愧,针对赵尚志头颅的下落,他给出了宝贵的线索。

他说当时他们带着赵尚志的头颅从佳木斯坐战斗机飞往长春,头颅被放在一个特制的小木匣里,到了长春之后,伪满军政部内的气温高,头颅没有做防腐处理,无法保存。

日本关东军的想法是,将赵尚志的头颅公开示众,再密封保存,然后再伺机运往日本,当作炫耀武力占据中国东北的战果。

2004年,长春一民工翻修寺院挖出无名头颅,经鉴定是抗日英雄 - 3

然而由于没有来得及进行药物浸泡,头颅已经发生变化,无法继续保存,因此关东军总司令部决定将烈士的头颅焚烧灭迹。

就在关东军准备焚烧头颅时,有一位叫炎虚的僧人及时赶到,他就是长春般若寺里的主持,在当时的伪满政府里面有一定的威望,当时很多乱杀无辜的日本军人想要借助宗教思想自我开脱。

比如当时日本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就信奉佛教,多次前去般若寺拜见炎虚,请求一些问题。

炎虚得知抗日英雄赵尚志的头颅将要被焚毁时,便亲自出面请求将其掩埋在般若寺内,对于炎虚的这一请求,梅津美治郎竟然同意了。

东城政雄说,赵尚志的头颅运到般若寺后是否被掩埋,就一无所知了。

山崎枝子随后将这一重要消息写信告诉给了李敏,李敏曾两次与相关人员到般若寺去寻找赵尚志的头颅,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当年的延续法师早已作古,后来管理般若寺的人几经变换,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回事。

军旅作家姜宝才对于这个事情是十分了解的,也一直在关注着般若寺的消息,此时听说有民工挖出无名头颅,立刻赶到了般若寺,询问寺院的僧人,无名头颅的下落。

僧人帮忙找来前一天干活的民工李和,李和向姜宝才讲述了昨天修缮围墙时发现头颅的经过。

按照李和的说法,这个头颅颅骨已经泛黄,姜宝才认为埋藏的时间较长,又是孤零零的一个头颅埋藏在这里,与东城政雄交待的下落十分吻合。

2004年,长春一民工翻修寺院挖出无名头颅,经鉴定是抗日英雄 - 4

姜宝才认为这很有可能就是失踪了62年之久的赵尚志烈士的头颅,想到这里,姜宝才迅速告知了远在哈尔滨的抗联老战士、赵尚志的老部下、曾任黑龙江省省长的陈雷及其夫人李敏。

李敏得到消息后,当天赶往长春,于第二天下午,也就是2004年6月2日下午三点,与姜宝才,还有赵尚志的两个外甥李龙、李明等一行人来到长春市郊外的净月潭公园,最终在山坡上一片遮天蔽日的松林中,找到了头颅的淹埋地。

姜宝才与赵尚志的外甥李龙、李明等人一块小心翼翼地抛开小土堆,看到了一个黑色塑料袋,里面有一块红布包裹着头颅,很快他们将那可头颅放到准备好的箱子里带走。

考虑到赵尚志的特殊身份,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贸然对外公布,以免出现差错,大家进行商讨后决定,暂时由赵尚志的亲属带回家中保管,待日后作进一步鉴定。

6月18日,他们邀请了黑龙江多位专家、学者对头颅进行鉴定,此后又请公安刑侦部门的法医进行医学鉴定。

经过各种专家学者的鉴定,最终得出报告,该头颅为男性,死亡年龄在28-40岁之间,身高为162厘米,根据颅骨的颜色和石化程度,估计有几十年的埋藏历史。

头颅的左眼眶下部和左颧骨内侧有硬伤,为死者生前受伤并经几年自我修复所致。

这些内容都与伪满档案和东城政雄的交待相吻合。

同时,根据颅骨造型分析形成电脑复原图像,其相貌与赵尚志的胞妹、李敏等老部下的认可。

初步得出结论,这个颅骨就是抗日英雄赵尚志的,姜宝才从哈尔滨回到沈阳后,将发现赵尚志头颅一事向沈阳军区做了汇报,沈阳军区的领导得知此事后,十分重视,当即决定申报国家级坚定,对头颅进行更权威的科学认定。

在沈阳军区的牵头下,黑龙江省民政厅积极配合,于2004年11月24日,将颅骨护送到北京,交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进行检验鉴定,在12月3日和17日,分别进行了人类学鉴定和颅像重合鉴定。

人类学检验报告结果显示:该颅骨为男性,年龄为33.4岁,身高162厘米,与档案资料所记载的赵尚志烈士的体制特征相符。

颅像重合检验报告结果显示:送检颅骨可检验部分上的标志点和赵尚志烈士照片上的标志点、标志线均在能重合的标准范围内,颅骨与照片的形态轮廓曲线一致,符合颅骨与照片同出自一个人的条件。

当公安部的权威坚定出来后,赵尚志的妹妹赵尚文痛哭流涕,赵尚志的老部下、抗联老战士李敏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一刻,大家等了整整62年,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烈士终于可以安息了!

赵尚志的头颅被寻找到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政府和人民都在争取英雄头颅的安葬资格。

首先是吉林省长春市有关方面认为英雄的头颅已经在长春埋藏了62年,理应将其安葬在长春。

吉林通化市则以市内建有抗联烈士陵园,是杨靖宇牺牲的地方,因此建议将赵尚志安葬在通化,实现抗联志士的“会师”。

2004年,长春一民工翻修寺院挖出无名头颅,经鉴定是抗日英雄 - 5

赵尚志曾经战斗过的珠河县,在解放后为纪念赵尚志同志的英雄事迹,更名为尚志县,主动争取让赵尚志安葬在那里。

而参与寻找头颅的李敏等东北抗联老战士专门给哈尔滨市委主要领导写信,希望可以将赵尚志的头颅安置在哈尔滨的太阳岛,因为赵尚志的遗体被敌人扔到了松花江里面,这样太阳岛就是英雄的头颅,松花江就是英雄的躯体。

黑龙江省民政厅则致函给沈阳军区政治部和姜宝才,提出将颅骨厚葬在哈尔滨的意向,希望得到沈阳军区的支持。

然而赵尚志的故乡,辽宁省朝阳市也当仁不让,盼望抗日英雄能够早日魂归故里,赵尚志的妹妹赵尚文等27位亲属更是共同签名,希望能够将赵尚志烈士的头颅迎回朝阳安葬。

通过东北三省各地政府请求将赵尚志安葬各地的激烈竞争,将赵尚志烈士出生于辽宁,战斗并牺牲于黑龙江,头颅埋藏在吉林,将赵尚志英勇抗日的足迹全部展示了出来。

赵尚志1908年出生于辽宁朝阳,当时的东北正处于日俄列强争霸的水深火热当中,老百姓民不聊生。

在赵尚志三岁的时候,辛亥革命爆发,赵尚志的父亲曾带领愤怒的群众打死几个作恶的官兵,不得不背井离乡,在外逃难,由于父亲不在家,赵尚志幼年生活十分贫苦。

1919年赵尚志的父亲带领全家搬到哈尔滨生活,1925年赵尚志通过勤奋学习,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

2004年,长春一民工翻修寺院挖出无名头颅,经鉴定是抗日英雄 - 6

在校期间,深受革命思潮影响,在五卅惨案发生后,东北的爱国青年纷纷在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地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赵尚志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行宣传,因为表现良好,于1925年夏天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于赵尚志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他正好决心弃笔从戎,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考入第四期。

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赵尚志十分失望,于是退出黄埔军校,回到东北参加建党工作,投入到反帝反军阀的斗争中去。

1926年11月,他利用国共合作的时机,与国民党员一道成立了国民党吉林省党部,担任常务委员兼青年部长,然而赵尚志在东北的革命活动,却引起了日本人的敌视,日本特务机关将其告发给当局,1927年3月2日,赵尚志被奉系军阀驻长春宪兵逮捕并关进了长春第一监狱,并被押到南京。

在狱中,赵尚志始终坚持说自己是国民党员,因而没有暴露出共产党员的身份,随着北伐战争的推进,赵尚志于5月20日被释放出狱。

出狱后,赵尚志再次回到东北从事革命工作,1930年秋,赵尚志到中共满洲省委工作,在1931年4月再次被捕入狱。

在狱中,赵尚志受尽折磨,但是为了严守党的秘密,他始终没有屈服,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共党组织的营救下得以出狱。

2004年,长春一民工翻修寺院挖出无名头颅,经鉴定是抗日英雄 - 7

两度被捕入狱却始终没有屈服,赵尚志以坚强的意志经受住了考验,考虑到赵尚志曾在黄埔军校就读,有一定的军事素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委任其为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负责组织抗日武装,同日本侵略者进行军事对抗。

1932年春天,张甲洲等人在巴彦组织了抗日游击队,赵尚志到这支队伍中担任参谋长,与张甲洲一块发动武装力量,在东北腹地举起抗日大旗,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极大的鼓舞了当地百姓的抗日热情,震慑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然而由于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这支队伍在遭受敌人的袭击后而瓦解。

赵尚志并没有气馁,一直坚持在东北发动武装力量,1933年10月,中共珠河县委在三股流召开大会,宣布成立珠河反日游击队,选举赵尚志为队长。

这支游击队建立之初只有13名战士,1挺机枪,13支步枪,为了动员群众抗日,发展壮大抗日游击活动,赵尚志率领队伍主动出击敌人的警察所,把抓捕的伪警察当汉奸在群众大会上进行清算,极大了鼓舞了群众的斗志。

接着,赵尚志又率领游击队打退了两次日伪军的进攻,年底,他们又解除了宾县七区自卫团的武装,得到了一批枪支、弹药和马匹,队伍也得到了发展,增加到70余人。

为贯彻执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赵尚志于1934年3月,率领队伍到珠河道北与20多位义勇军和山林队首领聚会,决定成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赵尚志被推选为总司令。

5月份,赵尚志率领联合军攻打宾县县城,在很多人看来赵尚志的队伍武器简陋,缺乏重武器,攻打县城,无异于以卵击石,不自量力。

2004年,长春一民工翻修寺院挖出无名头颅,经鉴定是抗日英雄 - 8

然而联合军作战勇敢,并用步枪击落敌机一架,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充实了抗日力量,大大地震慑了日本侵略者。

敌人为了对付赵尚志,不得不调集七八百人进行围剿,这对于这支力量薄弱的联合军来说,还是十分危险的。

但是赵尚志凭借高超的军事素养,沉着指挥部队进行反击,经过两天的浴血奋战,给前来围剿的日伪军沉重的打击,不得不撤回到据点。

从此赵尚志的名字便威震哈东地区,被称为“北满治安的一大祸患”,为了抓捕赵尚志,日伪当局甚至贴出悬赏万元进行通缉的告示。

1934年6月29日,赵尚志的队伍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担任司令,此后不断加大对日军的进攻,致使日伪军遭受重大损失。

在赵尚志的率领下,哈东游击区不断扩大,队伍不断加强,到1935年1月18日以哈东支队为基础,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后改成东北抗日联军),赵尚志担任军长,革命队伍越发壮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敌人不得不在开春后,对赵尚志部进行“讨伐”,为了打击敌人,赵尚志争取了谢文东、李华堂等队伍共同抗日。

赵尚志随即指挥700多人的队伍,攻打方正县,当时方正县城内有200多伪军,在赵尚志部的猛烈进攻下,很快打入城内,将日本参事官的住宅烧毁,并且将据守的警察全部缴械,从容退出县城。

2004年,长春一民工翻修寺院挖出无名头颅,经鉴定是抗日英雄 - 9

在赵尚志指挥的抗日战斗中,冰趟子战斗是最著名的一次。

当时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在1936年初制定了长期“围剿”计划,企图在三年之内消灭全部的抗联部队,为了打破日伪军的“讨伐”计划,赵尚志指挥抗联第三军军部和主力部队,于1936年秋冬,率领队伍由汤原根据地出发,向黑龙江省西北部的铁力、海伦西征,日伪军随即调集重兵围追堵截。

1937年3月初,赵尚志率领队伍达到海伦与通北交界的山区后不久,得到情报,日伪军800余人正在向他们奔袭而来。

面对这样的情况,赵尚志决定在山中与敌人周旋,并伺机进行埋伏,当时赵尚志带领队伍埋伏好,诱敌深入,敌人攻击时,赵尚志只让少部分士兵放枪,敌人于是认为我方兵力并不多,开始集中力量进行冲锋。

抗联战士随即向后撤退,将敌人带进包围圈,这是在让部队开火,当场给日军造成很大的伤害。

赵尚志在分析了形势后,认为敌人绝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卷土再来,进行报复,于是下令部队不要骄傲,快速撤退。

当部队来到一个冰趟子的地方,认为这个地方适合打一次大的伏击,于是下令停止前进。

2004年,长春一民工翻修寺院挖出无名头颅,经鉴定是抗日英雄 - 10

冰趟子附近是原始森林,很多伐木工人都在这里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四座大木营,赵尚志认为这四座木营特别坚固,可以固守,两边是山林,可以设伏,进入的口子又很窄,一旦敌人进来,可以截住敌人的退路,不让其撤退。

凭借有利地势,赵尚志又下令让战士构筑防御工事,等待日伪军前来追击。

果然不出赵尚志所料,3月7日,日伪军800多人尾追而来,但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在这里受到抗联的阻击。

由于冰趟子四周都是结冰的地方,不便于日伪军冲锋,而抗联战士所在的木营又十分坚固,在构筑防御工事后,更加难以攻破。

就这样,日军远远不断发动多次进攻,始终无法前进一步,都是被打了回来。

等到了晚上,气温迅速下降,赵尚志早就让战士们做了准备,在木营内生起炉火,在战斗的间隙就让战士们烤火,然后继续投入到战斗。

而敌人的枪声却逐渐减少,赵尚志估计是敌人扛不住了,要撤退,因此立即下令部队堵住沟口,防止敌人撤退。

虽然当时已经过了寒冬,但是这里毕竟处于东北最北部的地区,尤其夜晚十分寒冷,不久,日伪军就坚持不住,下令撤退,抗联的队伍立即进行阻击,又打伤了大批的日伪军。

战斗结束后,赵尚志率领队伍打扫战场,搜集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在这次战斗中,日伪军死伤三百多人,而我军仅牺牲了七人。

2004年,长春一民工翻修寺院挖出无名头颅,经鉴定是抗日英雄 - 11

此战是赵尚志指挥抗联第三军与日军作战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赵尚志的名字更是一度让日本关东军闻风丧胆,寝食难安,束手无策。

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赵尚志率领的武装力量,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勇敢地同敌人进行抗战,到1936年赵尚志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的队伍已经发展为7个师,共计6000多人的队伍,在后方建立了广大的根据地,将北满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向一个高潮。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关东军为了解除后顾之忧,调集了更多的部队前来围歼,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也转入艰苦时期。

1939年,赵尚志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继续与日军作战,1941年冬天,赵尚志带领几名战友的小分队到达汤原、鹤立继续开展抗日活动,日伪当局得知此事后,十分紧张,担心赵尚志再次掀起抗日高潮,立刻派遣大量军队进行搜山行动,在搜查七天后,依然没有发现赵尚志的小分队。

日伪兴山警察署长田井久二郎精心策划,派汉奸特务刘德山化装成猎人,进山侦察,寻找赵尚志的小分队。

经过刘德山的苦苦寻找,终于找到了赵尚志的小分队,赵尚志发现鬼鬼祟祟的刘德山后,当即下了他的枪,然而担任过第三军警卫团团长姜立新却说认识此人,赵尚志便放松了警惕,反而将其留在了小分队内。

此后,另一名伪特务张锡蔚又通过刘德山的搭线,混进了小分队,1942年2月11日晚上,赵尚志在刘德山的预谋引诱下,带着几个人踏着积雪,去袭击鹤立县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

当赵尚志等人走到临近梧桐河的吕家菜园子附近时,刘德山趁赵尚志不注意,突然从背后向赵尚志开枪,赵尚志后腰下部中弹后,立刻倒地,鲜血直流,但他还是强忍着剧痛,回手两枪,将刘德山当场击毙,随即自己陷入重伤昏迷。

2004年,长春一民工翻修寺院挖出无名头颅,经鉴定是抗日英雄 - 12

这时埋伏的日伪军很快冲了出来,将赵尚志抓捕,抬到伪警察分住所,几个小时后年仅33岁的赵尚志牺牲。

赵尚志牺牲后,日伪当局将赵尚志的遗体用卡车送到佳木斯伪三江省警务厅特务所五处,将赵尚志的头颅割下后,送到了长春,从此失去踪迹。

寻找赵尚志头颅的意义是重大的,以赵尚志为代表的东北抗联武装力量,是直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他表明在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英勇的中国人民从未放弃抵抗,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更是进行了长达14年之久的抗战时间跨度。

赵尚志在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经过62年的苦苦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赵尚志的头颅重见天日后,便被找到。

尽管东三省各地都争着抢着要安葬赵尚志烈士的头颅,但是考虑到赵尚志是辽宁朝阳人,组织上最终决定让其魂归故里,2008年10月25日,赵尚志颅骨被迎回朝阳的烈士陵园安葬。

2004年,长春一民工翻修寺院挖出无名头颅,经鉴定是抗日英雄 - 13

英雄已经安息,山河依然故在,感谢那些在抗战中为国家生存战斗而牺牲的无数仁人志士!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