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0日 10.9°C-11.3°C
澳元 : 人民币=4.78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1949年宋庆龄等求情特赦陈璧君,毛主席同意,陈璧君为何却拒绝?

2021-11-0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提起汪精卫这个人,在他的一生中有两件事情非常重要,也可以说这两件事情在历史上是抹杀不掉的。这两件事就是:

一、刺杀清朝摄政王;

二、投降日本侵略者。

1949年宋庆龄等求情特赦陈璧君,毛主席同意,陈璧君为何却拒绝? - 1

可以说这两件事情贯穿了汪精卫的一生,但在做这两件事情的同时,有一个人的身影一直伴随在汪精卫的身边,这个人就是他的妻子陈璧君。

陈璧君,1891年生于马来西亚,父亲是马来西亚的华侨富商。

1905年,革命先驱孙中山来到马来西亚进行革命活动,并在陈璧君的家乡槟城建立了同盟会分会。此时年仅15岁的陈璧君加入同盟会,她也成为了同盟会最年轻的会员。

陈璧君认识汪精卫,还是因为汪精卫写的文章,当时还在女校读书的陈璧君就经常在同盟会的机关报上看到一个笔名叫“精卫”的人写的文章,如《民族的国民》、《驳革命可以瓜分说》等,对于陈璧君看来,这些文章写的太好了,不仅文笔犀利,而且鞭辟入里,于是她就萌生了想见一见这个笔名叫“精卫”的人。

最终在同盟分会会长吴世荣的引荐下,陈璧君在吴世荣家里,见到了汪精卫。

汪精卫是天生的美男子,身材高大,形容俊美,第一眼见到他,陈璧君就爱上了这个让她仰慕已久的人。过了一段时间,她便给汪精卫写了一封求爱信,但却被汪精卫拒绝了,因为此时的汪精卫已经有了未婚妻。

但汪精卫的拒绝并没有使陈璧君失去信心,为了得到汪精卫,她一路追随汪精卫的脚步,以留学之名,追到了日本。

当时汪精卫正在准备干一件大事,那就是组织暗杀团,刺杀清朝摄政王。陈璧君也要参加,但遭到了汪精卫的拒绝。但陈璧君态度十分坚决,最终汪精卫同意。

为了珍惜这次机会,圆满完成任务,陈璧君不但学习枪法件是柔道,还学习了怎么样制作炸药。

1909年冬,汪精卫等人秘密潜回北京。他们以开照相馆为掩护,寻找行刺机会。电视剧《百年荣宝斋》曾详细地还原过这段历史。

这次刺杀本来计划得很好,但到最后由于保密工作没有做好,还是被清政府发现了,汪精卫被逮捕。

汪精卫被捕后,陈璧君非常着急,四处奔波,她拿出家里的钱,买通各种各样的人设法营救。

在这个过程中,陈璧君与汪精卫的关系更近了一层。

有一次,陈璧君还用鸡蛋里藏信的方式给狱中的汪精卫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极尽地表达了对汪精卫的无比思念之情。

汪精卫看到信后,非常感动,为了回报陈璧君的这份感情,汪精卫咬破手指,在信纸背面用鲜血填了一阕《金缕曲》表达了对陈璧君的一片思念: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离愁万斗。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一腔血,为君剖。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续,残灯如豆。留此余生成底事,空令故人潺愁。愧戴却头颅如旧。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断,歌难又。

当时,在狱中的汪精卫已经做好了慷慨赴死的打算,因为当时敢于行刺摄政王,这罪过大了去了,在清朝来说这就是造反,轻点凌迟处死,要是重了那是要灭九族的。为此他还写了一首流传甚广的诗: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1949年宋庆龄等求情特赦陈璧君,毛主席同意,陈璧君为何却拒绝? - 2

曾有人评论,在刺客诗里,汪精卫的这首诗,绝不亚于当年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这首诗流传出来之后,汪精卫立刻就成为了全国青年人的偶像。这件事也奠定了汪精卫后来在国民党中的地位。

随着武昌起义爆发,再加上当时清政府内也有不少人觉得应该跟革命党和解,大家共同努力,以文明的方式把国家向前推进,最终汪精卫被释放出狱。

听说汪精卫出狱了,陈璧君欣喜若狂,当时汪精卫已到上海,陈璧君就追到上海。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二人的感情更上一层楼,1912年初,汪精卫和陈璧君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汪精卫与陈璧君的性格恰恰属于两个极端,汪精卫的性格比较柔弱,办起事来喜欢犹豫,总是瞻前顾后,缺乏魄力。而陈璧君的性格却非常硬气,办事从不优柔寡断,干净利落。

比如1935年11月1日,在国民党召开四届六中全会的时候,汪精卫被刺客连中三枪,随即倒地,汪精卫倒地后,哭着对陈璧君说:''我完了!我完了!我要死了!”

陈璧君则对汪精卫骂道:''你刚强点好不好,你硬一点好不好,干革命的,还不早晚就有这一天,早晚会有这个结果!''

汪精卫遇刺后,身体斜躺在地上,脸上衣服上内衣上全是鲜血,陈璧君屈一只腿跪在汪先生的身旁,和汪精卫把脉搏。蒋介石也在汪精卫的右边,握住汪精卫的右手,对汪精卫说:“不要紧,不要紧。不要多说话。”

陈璧君当时对汪精卫说:“四哥,你放心吧。你死后,有我照料儿女。这种事,我早已料到。”

据当时在场的张学良回忆说,他不知道汪精卫怕不怕陈璧君,但他看到当时陈璧君的情形,他“看着都怕”。

从这件事中也反映出了,陈璧君在遇到大事时的那种镇定自若,不慌不乱的性格。

说起汪精卫投日,他的老部下陈公博曾经这样说过:“汪先生没有璧君不能成事,没有璧君也不至于败事。”

当时,陈璧君怂恿汪精卫降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对中国人民抗日的力量失去信心。

据陈璧君晚年所写的《自白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当时失去信心的原因:

各地所筑的据点、要塞、碉堡、空防设备,近路边的稍为坚固,步行深入地便用脚也可以踢陷的……怎样抗战呢?

除此之外,陈璧君积极主张汪精卫降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汪精卫在政治上很不得志。

汪精卫是同盟会的元老,当年为了革命出生入死,甚至差一点丢掉自己的性命。但是在革命先驱孙中山逝世以后,大权逐渐旁落到蒋介石那里,汪精卫郁郁不得志。

陈璧君又是一个权力欲望特别强的女人,不光汪精卫怕她,有时甚至连蒋介石都惧她三分。

陈璧君的梦想是做“第一夫人”,但自从汪精卫被刺以后,汪精卫的意志也彻底消沉,而陈璧君却不甘心。

抗战开始后,日本有意邀请汪精卫“收拾残局”,这让陈璧君又看到了希望。

但对于日本人提出来的条件,汪精卫当初还是犹豫的,因为对于一个革命了半辈子的人来说,到头来会因为这些被人骂做汉奸卖国贼,他的心里是不甘的,但陈璧君则劝他:“你还犹豫什么?难道做汉奸你也甘愿做第二把交椅吗?”

陈璧君的一句话,最终坚定了汪精卫投日的信心。

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就曾认为:汪精卫的叛逃,陈璧君一定起了关键的作用,因为陈璧君“向有女中豪杰之风,能左右汪的意志。”

当时,汪精卫一直想派人与日本人先行接触,求其支持,必要时与蒋介石决裂。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陈璧君,陈璧君非常支持,并催促他赶快行动。于是汪精卫与日本人签订了议和“密约”,迈出了投降日本帝国主义的第一步。

在日本人的支持下,1940年3月,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就任伪国民政府主席,而陈璧君则成为了真真切切的“第一夫人”。

汪精卫被刺后,由于子弹伤到了他的中枢神经,一直没有治好,1944年病情发作,赴日治疗,最终不治,奈何这位头号大汉奸1944年11月客死他乡。

汪精卫死后,陈璧君带着一群亲信回到广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而此时的陈璧君则躲在广州的家里,惶恐度日。

就在全国人民敲锣打鼓,欢庆抗日胜利的时候,国民党并没有忘记这位“超级汉奸”,最高当局指示军统局广州站主任郑介民迅速逮捕陈璧君。

广州是汪精卫的老家,同时也是他的根据地,当时,还有三个师的伪军在继续反抗,因此当时抓捕陈璧君绝对不能蛮干,于是郑介民采取了智取的方式。

他当时先以蒋介石的名义,给陈璧君的妹夫褚民谊写了一封信,邀请陈璧君赴渝共商广东大计,褚民谊不知是计,欣然同意。

郑建民见计谋已成,所以亲自来到广东,来到褚公馆,言称是奉戴笠之命迎接汪夫人。陈碧君不知是计,欣然同意,却不料,这一去,却直接走进了南京看守所的大门,从此开始了她的囚徒生涯。

1945年12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了《惩治汉奸条例》,明令由各省区高等法院或其分院审理汉奸案件。条例规定:凡犯了通谋敌国十二项罪行中的一项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1946年2月,陈璧君及陈公博等人被押入位于苏州的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江苏高等法院检察官经多次侦查,以汉奸罪对陈璧君提出检控,列举她五大罪状。

最后,陈璧君被判处无期徒刑,对于这样的判决,陈璧君根本不以为然。

当审判长在法庭上读至“处无期徒刑”一句时,陈璧君插话说:“我有枪毙的勇气,无坐牢的耐心!”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7月1日,陈璧君被转移到上海提篮桥监狱继续服刑。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这次会上,宋庆龄与何香凝找到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为陈璧君说情。

她们与陈璧君私交很深,1912年汪精卫和陈璧君结婚时,何香凝还曾做过陈璧君的伴娘。

他们对毛主席说,能不能够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对她进行特赦。

毛主席答应了,并提出只要陈璧君写个认罪声明,政府就下个特赦令,将她释放。

当天晚上,宋庆龄与何香凝便给陈璧君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二人劝陈璧君不要太固执,时代不同了,希望她能接受他们的意见,发一个简短的悔过声明,在信的最后,二人还表示希望早日在上海庆龄寓所和北京香凝寓所畅叙离别之情。

这封信很快被送到了陈璧君的手里,但陈璧君接到信后,却沉默良久,最后表示拒绝。

之后,陈璧君给宋庆龄、何香凝写了回信,在信中,她依然固执己见,认为自己没错,最后她还说,她愿意在监狱里走完自己最后的岁月。

由于陈璧君的坚持,宋庆龄和何香凝也没有办法。

陈璧君患有多种疾病,除了心脏病、高血压之外,同时还患有颈部淋巴炎,肺炎等多种疾病。

1957年以后,这些疾病把她的身体折磨得不轻。为此,陈璧君经常住院看病,有的时候一住就是一年,可以说在监狱里她有一半时间都是在医院度过的。

1959年5月2日,陈璧君因突发疾病再次入院。

1959年6月17日,陈璧君因病抢救无效,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医院病死。

那一年,她68岁。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