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7日 9.5°C-11.9°C
澳元 : 人民币=4.85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心理学:一个清醒的中年人,从不向任何人借出这3样东西

2021-11-05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命运拖着走,只有到了中年,应该掌握的社会规则已经掌握,周围的人际关系也逐渐稳定,个体才会略微有一些掌控生命的感觉。

这期间人的生命状态相对稳定,但如果一时糊涂做错了选择,辛苦建立起来的稳固生活依旧有可能崩溃。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做选择的过程,正确的选择永远比努力重要,因此人至中年在面临以下问题时,请务必谨慎。

一、借钱

奥地利著名画家海顿曾说:“谁如果陷入负债,谁就一定会陷入悲哀。”

不管是出借人还是被借人,一旦陷入债务的泥淖,生活必将一团乱麻,甚至会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做出错误的判断,影响整个人生的步调。

心理学:一个清醒的中年人,从不向任何人借出这3样东西 - 1

所以中年人理应在借钱的问题上谨慎,你要明白能够让你借出钱的人,一定是关系相当不错的人,感情相对比较深厚人。

我们在将钱借出去的时候,大都确信对方会还回来,但人的变数其实很大,尤其是涉及金钱利益等问题时,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是永远的君子,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感情浓厚的朋友、亲人,因为金钱关系彼此成为敌人。

人是自私的物种,正是自私这种特性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因此被帮助的人实际上并不会特别感恩帮助过他的人,这不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是人类基因运行的规律。

虽然如今科学技术很发达,但还远没有到能够改变人类基因的地步,所以挑战人性,只有一种结果,就是失败。

心理学:一个清醒的中年人,从不向任何人借出这3样东西 - 2

能清醒的认识到人性劣根本性的中年人都不会轻易的借钱给别人,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一操作风险大,且极其容易伤害人际关系。如果你真的珍惜生命里的某个人,请不要轻易借钱给他们或者找他们借钱。

二、出借证件

证件包括身份证、驾驶证、各类资格证等等,这些证件都事关切身利益,所以千万不能因为习惯于当老好人,而不拒绝别人的请求。

中年人不是小孩子,童年时期苹果可以分一半,那时因为彼时的你们都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之下,不用承担过重的责任。

但如今你已然扮演着父母曾经的角色,身上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这些重要的证件一旦陷入心机狡诈之人的手中,做一些违法乱纪的时期,你的生活一定会被搅得天翻地覆。

心理学:一个清醒的中年人,从不向任何人借出这3样东西 - 3

就算证件没有落入不法分子手里,向你借证件的朋友要拿证件去做的事情也有可能会危害到你的利益。

就拿出借驾驶证来说,如果你把驾驶证借给朋友使用,他因为意外发生了车祸。

即便你根本就没有参与驾驶过程,但因此发生的一切都需要你承担责任,莫名背上高额负债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朋友还有可能会迁怒于你,“踢猫效应”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当你将原本属于你的东西出借,此刻的你就属于弱势,而人的潜意识就是会不断的向弱者发泄心中的不满。了解到这儿,你还敢轻易将证件出借吗?

心理学:一个清醒的中年人,从不向任何人借出这3样东西 - 4

三、出借人脉

人至中年拥有了一定的资源,拜托做事的人也多了。此时万不可因为他人的几句恭维而分不清东西南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作为你一个中年人一定要心里有谱。当然并不是不能帮,而是不能什么人都帮。

若你好心向别人举荐了一个人,结果此人人品不佳,那么最终受牵连最大的人不是他而是你。

于被举荐人而言他没有任何损失,而你却会因此失去自己良好的社会评价。社会名誉构建起来很难,但毁掉可能只需要一句谣言。

良好的社会名誉对个体人生的影响巨大,没有什么比确信得到了别人的好评更能增加一个人好好生活的勇气。

心理学:一个清醒的中年人,从不向任何人借出这3样东西 - 5

因为这种好评暗含着众人会联合起来给予他保护,无形中为他筑起了一道坚厚的保护墙,会让人产生强烈的社会归属感。反之,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他的社会声誉,那便意味着他被整个社会抛弃了,迎接他的将是无边的黑暗。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不是指永远天真,而是说人在经历这个世界的一切残酷真相后,仍然对世事怀有希望,但怀有希望并不意味着你不能顾虑自己的安危。

人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生命里的第一位,不是什么不道德事情,是理所应当。如果别人因此而不再与你交好,那是她的问题,不是你的。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