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9.9°C-11.3°C
澳元 : 人民币=4.83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失宠的战机”,中国对引进俄式战机的关注度,为何直线下降?

2021-11-15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在国内空军战斗机发展史中,来自苏联或俄罗斯的战斗机,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影响。且不说国内早期生产的歼-6、歼-7、歼-8战斗机,技术来源都是苏联提供的米格-19和米格-21战斗机。就连如今在海空军装备序列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歼-11、歼-16系列战斗机,也与来自俄罗斯的苏-27、苏-30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由于不同境遇和技术水平不同,使得在空军引进苏-27、苏-30以及最后的苏-35时,舆论态度也截然不同,从一个相当巧妙的角度,展示了不同时期,中航工业在国人心中抵达的不同高度。

“失宠的战机”,中国对引进俄式战机的关注度,为何直线下降? - 1

▲苏-35是最具争议的引进型号

在1992年,俄罗斯交付了第一批苏-27SK战斗机,由于当时通讯技术并不发达,使得苏-27到来的消息,当时并没有在国内传播开来,但这款第三代重型战斗机,对空军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日本从80年代初期开始,就先后从美国获得了200多架F-15重型战斗机,印度也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从苏联获得了为数不少的米格-29,甚至连巴基斯坦都因为阿富汗战争的关系,在80年代初,就从美国获得了40架F-16A/B。因此,在当时周围大小国家都装备第三代战斗机时,国内始终以歼-7、歼-8这种第二代战斗机为绝对主力,因此,第一批24架苏-27对国内空军的意义可想而知,而这也是国内后来又购买第二批24架,并随后引进苏-27生产线的重要原因。

“失宠的战机”,中国对引进俄式战机的关注度,为何直线下降? - 2

▲首批交付的苏-27SK

而随着空军对苏-27的运用逐渐娴熟,以及1996年官方媒体首次公开苏-27,使得舆论对于这款来自北方的先进“侧卫”,非常有好感。尤其是在当时空军面临较大军事压力的情况下,对于前后两批48架苏-27SK/UBK,国内一直是好评如潮,甚至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时至今日,舆论对于90年代苏-27战斗机的引入,仍然是赞扬占绝对多数。此外,空军在1999年还向俄罗斯订购了第三批28苏-27UBK,这批双座教练型号,是国内为之后生产的歼-11A战斗机准备的。由于苏-27UBK的单价比苏-27SK大约要高出300万美元,因此,前两批苏-27的售价都在8亿美元左右,而第三批价格接近10亿美元,使得国内直接引进苏-27的总费用超过26亿美元。而相比之下,舆论对价格更贵的苏-30MKK,态度又另有一番风味。

“失宠的战机”,中国对引进俄式战机的关注度,为何直线下降? - 3

▲目前仍然服役的苏-27UBK

在1996年末,苏霍伊设计局公开对外界表示,正在与其他国家合作研发一款先进多用途战斗机,并特意强调,这与当时和印度开发的苏-30MKI并不相同,然而,这个消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外界关注。直到1999年末,时任俄罗斯空军高级将领公开对外界表示,中国已经从俄罗斯购买了成“打”的先进战斗机,才使得外界认识到苏-30MKK的诞生。从日后来看,苏-30MKK是在苏-27系列上衍生而来的多用途战斗机,主要是加强了雷达的下视和成像功能,以便具备精确对海、对地攻击能力。最终,国内前后分三批引进了100架苏-30MKK,其中最后一批24架交付海军航空兵。平均每架单机价格在4500万美元左右,再加上向俄罗斯购买了价值约5亿美元的各型机载武器,使得订单总费用约50亿美元。

“失宠的战机”,中国对引进俄式战机的关注度,为何直线下降? - 4

▲苏-30MKK对空军有重要意义

76架苏-30MKK对空军战斗力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虽然理论上来说,这种双座多用途战斗机,应该更多地被用来执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比如说美国F-15C在进化到双座型F-15E之后,主要任务也随着从对空变成对地,其内部称号也从“鹰”,变成了有些滑稽味道的“犁地老母鸡”。但由于国内当时极度缺乏先进战斗机,而苏-30MKK的雷达性能,在苏-27基础上有一定提升,其空战能力大约是苏-27的1.5倍,尤其是使用R-77中距空空导弹的距离更远。因此,苏-30MKK在进入国内之后,无论是空军还是海航,实际上都是以训练对空作战为核心,这种情况直到后来国产歼-11B战斗机大量服役才有所改善。

“失宠的战机”,中国对引进俄式战机的关注度,为何直线下降? - 5

▲歼-11B战斗机大量服役后空军局势大有改善

而由于1996年之后,国内对于军事压力的认知更加清醒,使得苏-30MKK系列战斗机的花费虽然最多,但国内舆论对其仍然赞誉有加,实际上也确实是那段艰难时期,国内最有战斗力的战斗机。相比之下,购买时间最晚,花费资金最少的苏-35,带来的舆论却与苏-27、苏-30截然不同。

“失宠的战机”,中国对引进俄式战机的关注度,为何直线下降? - 6

▲苏-30MKK对当时空军战斗力提升很大

早在苏-30MKK交易结束之后,国内就试探性地向俄罗斯提出引进苏-35。但与当时开发苏-30不同的是,在苏-35出现时,俄罗斯经济状况已经大有好转,无需外部资金就可以完成苏-35的开发。而当时俄罗斯空军对苏-35的定位,是苏-57隐身战斗机量产前的主力型号,本身需求就很大。因此,在苏-35结束试飞进入量产阶段后,来自俄罗斯军方的订单已经占满了生产厂家的主要产能,使得国内早期引进苏-35的进程非常缓慢。直到2014年之后,俄罗斯经济局势大变,俄罗斯军方无力续购苏-35,两国才在2015年达成交易24架苏-35的合同,并由国内官方在2015年末正式公布,然后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失宠的战机”,中国对引进俄式战机的关注度,为何直线下降? - 7

▲引进苏-35带来了长时间的讨论

其实,国内早期舆论对引进苏-35是比较期待的,但随着2011年歼-20隐身战斗机首飞,这种态度就开始有些变化。一部分观点认为,国内隐身战斗机既然已经现身,那么也就无须花费巨资引进非隐身的苏-35。而随着歼-20之后试飞一切顺利,其性能也不断完善,开始从原型机蜕变成真正的隐身战斗机。到2015年前后,在外观上已经与F-22、F-35这种量产的隐身战斗机,没有太大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舆论对于无需引进苏-35也是愈发认同。然而,当这种观点被官方消息推翻之后,也就引发了舆论的热烈争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如果当时歼-20性能比较成熟,那么显然是不需要引进苏-35的。而当引进苏-35成为事实,那么也就意味着对歼-20状态感知最详细的空军,实际上对歼-20未来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担忧。而这种隐隐的忧虑,正是当时舆论长期对引进苏-35难以接受的重要原因。

“失宠的战机”,中国对引进俄式战机的关注度,为何直线下降? - 8

▲歼-20与苏-35的关系是当时关注的焦点

从2016年到2018年,国内对苏-35引进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但在2018年之后,这种讨论又迅速变得淡然,本质上是因为国产歼-20开始由官方报道已批量服役,并多次在重要行动中现身。尤其是2021年7月1日,15架歼-20在官方活动中集体现身,展示了歼-20规模的最新高度。而今年九月份,歼-20换装国产发动机的消息,更是使得歼-20最后一份不足也不复存在。因此,原本在2018年前后,一直是官方媒体常客的苏-35早已变得沉寂,很少有新的消息出现。在11月11日空军发布的《天空之上》宣传片中,连苏-30MKK都有一个小小的出场镜头,却再也没有苏-35的身影。

“失宠的战机”,中国对引进俄式战机的关注度,为何直线下降? - 9

▲歼-20的规模服役是中航工业的最高成就

此外,舆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引进苏-35究竟是为了避免意外情况,或者说学习先进发动机技术,都已经变得非常淡然。这份发自内心深处,却又不经意之间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的自信,恰恰是源于国内歼-20隐身战斗机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自信。换句话说,在过去30年间,国内在引进俄制战斗机时,从欣喜若狂、万分期待,再到难以置信,以及最后淡定从容的变化过程,恰恰是国内在战斗机领域,从与俄罗斯存在巨大差距,到并驾齐驱以及最后略有领先的直接体现。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