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4日 4.9°C-6.3°C
澳元 : 人民币=4.83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熵增定律是什么?搞懂它就参透了世界本质

2021-12-07 来源: 未解之谜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熵增定律,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是不可逆的。熵增定律,也叫“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是德国人克劳修斯提出的理论,最初用于揭示事物总是向无序的方向的发展、以及“孤立系统下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不可逆”的热力学定律。以下关于熵增定律的内容希望它能解答你的一些疑问。

熵增定律是什么?搞懂它就参透了世界本质 - 1

熵增定律到底是什么?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墒增定律,这是一条让科学家都感到绝望的定律,很多人在理解它之后,都突然顿悟了,那么这是为什么?熵增定律到底是什么?

其实熵增定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它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德国人克劳修斯提出的理论。在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首次提出了“熵”这一概念,他认为:在一个封闭的孤立系统内,热量总是从高温流向低温,从有序走向无序,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我们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理解熵增定律,例如:一杯开水放着放着就会变凉,水只能从高处往低处流,落地的树叶不会变成树,我们的手机会越来越卡,衣服会越来越旧。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熵增在不断增加,在没有外界输送能量的情况下,总混乱度会越来越大。

熵增定律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万物的结局,那说法是毁灭,不管是地球,宇宙还是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熵增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宇宙虽然浩瀚广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会不断变得混乱,最后走向热寂,这是宇宙的最终结局。

熵增定律揭示了万物演化的终极法则,暗示着人类终将走向毁灭,整个宇宙也终将归于热寂。这个定律让人们明白了很多道理:例如人类的永生之路最终也只是一个幻想,无法变成现实。

要知道,从古至今,对于永生的渴望一直都没有停止,古时候的不少帝王为了实现永生之梦,采取了各种方法,可最终都失败了。可能有人会说了,进入科技时代之后,人类不再幻想永生,可事实上在科技时代,科学家对于永生的探索研究一直都在进行,科技越发达,科学家对永生的探索越多,越疯狂。

可是熵增定律告诉了我们,永生是不可能实现的,另外就是科学家曾经提出的永动机,从熵增定律的角度分析,它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熵增定律让我们看到了万物的最终结局,让很多人感到绝望,可是在这绝望之中,却仍然隐藏着一点点的希望,而这个希望来自于人类自身。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虽然从整个宇宙的角度来看,熵增是不可逆的,但是在某个区域内,却可以实现小范围的熵减。我们无法改变所有事物的最终结局,但是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迟这一天的到来,就好比有的人年纪轻轻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有的人到了100多岁还依然活着。

早在1943年,伟大的物理学家薛定谔就曾在其著作中提出:生命以负熵为生,人活着就是为了对抗熵增定律。那我们要如何对抗熵增?答案就是生命活力,只要我们能够一直增加生命活力,那么就可以有效对抗熵增,让毁灭到来的迟一点。

我们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就是对抗熵增非常有效的一个手段。我们通过跑步等锻炼,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变得越来越健康,各种疾病就会远离我们而去,人类的寿命就会增加。

我们想要升职加薪,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那就用要不断的学习,而学习同样也是对抗熵增的一个方法。同理,我们想要有更亲密的关系,那么就要用“情话”“礼物”“金钱”来反抗熵增。

熵增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明天不会变得更好,只会变得越来越差,友情会变淡,爱的人会离你而去,事业会走向低谷,十年前你所困惑的事情,以后会更加困惑。

我们不断吸收物质能量,不断学习获取信息,不断调整心态,这些其实都属于生命活力。当我们持续做这些事的时候,在负熵的驱动下,便会呈现出熵减的效果。例如你经常写文章,你的文笔就会越来越棒。当然,即使我们一直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可生命的终点,仍然是不可逆的。

那么生命的这种以负熵为食,是完全的一种好现象吗?当然不是,我们在对抗熵增的过程中,摄走了负熵,带来的后果同样也非常严重,例如人类为了对抗熵增,走进了科技时代。有了科技力量的支持,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吸收能量,加工能量,释放能量。

这样就可以提高负熵的增加,从而提高对抗熵增的效率,让人类活得更久,活得更美好。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带来的却是地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如今地球生态环境的加速恶化,是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结果。可是站在熵增定律的角度,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人类对抗熵增的能力越强,地球环境恶化的速度会越快,或许用不了多久,地球就会变成一颗无法适应人类生存的荒芜星球。

当然,科技让人类有了更强,更高效对抗熵增的手段,只要我们的科技能够一直更新,一直快速向前进,那么负熵带来的各种问题都可以进行有效化解。地球无法生存了,我们可以移居到其他星球,要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适应人类生存的星球是非常多的。

而对于宇宙不断增加的熵值,随着人类对宇宙认知的不断提升,或许也会有一定的解决方法,让宇宙出现一定程度的熵减,减缓宇宙走向热寂。而要实现这样的终极愿望,我们首先要确定宇宙是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宇宙的外面会不会有更加浩瀚的空间存在。

如果在未来,多元宇宙论能够得到证实,那说明我们的宇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只要不是孤立的系统,那么就可以通过吸收外界的能量来对抗熵增,不断延缓宇宙终结的到来。

熵增定律是什么?搞懂它就参透了世界本质 - 2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定律,都可以说是废话,都可以是多余的,但唯独“熵增定律”是人类不可多得的价值总结。

“熵增定律”也是自然界至高无上的原则,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终极规律。搞懂了这个定律,就参透了世界的本质。

什么是熵?它代表了一个系统混乱程度的数值,系统越无序,熵就越大;系统越有序,熵就越小。

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是封闭的,且无外力做功,它就会不断趋于混乱和无序,最终走向死亡。生意是如此,公司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这就是熵增定律。

比如手机和电脑总是会越来越卡,电池电量会越来越弱,屋子总是会越来越乱,人在总是会变的越来越散漫,机构效率总是越来越低下,等等……

所以电脑和手机需要定期清理垃圾,人要保持清醒和自律,企业要不断的调整结构,这些都是为了对抗熵增定律。

中国有句话叫“家和万事兴”,就是因为一个家庭“和睦”的时候,就是熵最小的时候,因为“和”就意味着成员之间的默契,甚至是无摩擦的。“以和为贵”,“天时/地利/人和”,也是这个道理,“和”就意味着熵值最小。

为什么我们几千年来都是儒家思想为主?因为儒家思想可以把社会的熵值减少最小。儒家制定了很多规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彼此不能越位,这其实就是为了社会可以“有序”的运转。

为什么我非常看好未来的社会,因为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行为都将被记录,社会运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将被提前布局,一切都是规划好的,也因此整个社会的熵将被大大减小。

人的价值就是为了使各种系统不断的从“无序”变成“有序”,“有序性”就是世界上一切生命力和效能的本源。

熵增定律是什么?搞懂它就参透了世界本质 - 3

对抗熵增的两条路径

华为、亚马逊、谷歌等大企业都是通过持续做功、保持开放系统,成功对抗熵增的典范。那么个人在面对熵增定律时,又应该如何行动才能避免陷入熵死的状态呢?答案是:建立耗散结构和避免路径依赖。

什么是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由化学家普利高津提出的一个理论,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处于持续不平衡或者不均匀的状态中,他就不会陷入熵死的状态。耗散结构是一种型,它的本质依旧是外力持续做功。

任正非曾打过一个比方,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跑步去锻炼身体,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耗散结构。因为身体的能量通过跑步耗散,吃下去的蛋白质就能转化为肌肉,血液循环会更快;能量消耗了,诸如糖尿病、肥胖症等会逐渐消失,这个人的身材也会变得更苗条。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耗散结构。

同样地,一个人如果不停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通过学习、输出和使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耗散结构。因为在输出和使用知识或技能的时候,这些学识、认知、技能会逐步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和习惯,帮助他跃迁到更高的认知层级,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除了建立耗散结构,个人还应当避免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是指一旦进入某个路径,就可能对这个路径产生依赖。这是一个不断自我强化的过程,不能让人轻易走出来。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扬的学者是道格拉斯·诺斯,他因此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和“耗散结构”相似,路径依赖也是一种型。路径依赖的本质是封闭,在原有的系统里不停地循环。而避免路径依赖则要求个人找到原有系统以外的路径。在找寻新路径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突破原有的系统,到一个更大、更开放的系统中去探路。

比如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出租车司机是一个很赚钱的职业,普通工人月收入只有几十元,而出租车司机每月可以挣到1000元以上。

但30多年过去了,会开车的人越来越多,当年20多岁的司机如果陷入路径依赖中,还在以开出租车谋生,他的情况就会每况愈下;而有的年轻司机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赚了第一桶金,然后用这第一桶金在其他赛道上寻找新的路径(比如20世纪90年代末买房,之后在淘宝创业,再后来做价值投资),那么他可能就会和还在做出租车司机的人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结束语 真实世界是非连续性的,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随时都在改变。因此,一个人如果能避免路径依赖,他也能克服熵增,实现负熵,一次又一次地进入新的开放系统,闯出下一条路径。

上一篇:神奇的七步洗手法,医务人员清除细菌法宝!

下一篇:没有了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