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1日 5.9°C-7.4°C
澳元 : 人民币=4.83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犯人临刑前念了一首诗,为何在场官员全被处死?

2021-12-22 来源: 趣历史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犯人临刑前念了一首诗,为何在场官员全被处死?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大明王朝的蓝玉一案,受到牵连而被诛杀的有15000多人。

蓝玉犯的是谋反叛逆罪,按照明朝法律应该千刀万剐、碎尸万段、凌迟处死。考虑蓝玉的女儿是自己儿子蜀王的妃子,朱元璋从宽处理,将蓝玉剥皮处死。

刽子手用心实行刑罚,把蓝玉整张人皮剥离下来,保留了全皮。朱元璋命人在这张人皮中填满软草,送到蜀王府、交给蓝玉女儿,算是留做纪念。

官员在搜查蓝玉府邸的时候,发现一张书画,画的落款是孙蕡,朱元璋彻查孙蕡。

孙蕡,是一个标准的岭南才子: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博览群书、文思泉涌。

他写的诗歌写得非常漂亮,被推为“岭南诗宗”。

犯人临刑前念了一首诗,为何在场官员全被处死? - 1

孙蕡看出元朝即将覆灭、明朝统一只是早迟事情。1368年,朱元璋的大将南下征伐广东。孙蕡劝导广东地方官员何真顺应时势,及早投降明朝。孙蕡还为何真起草降表。

孙蕡跟随何真归顺明朝后,被任命为教育官员。

1370年,孙蕡参加明朝科举考试,成为新科进士。后来,孙蕡成为明朝官员。

朱元璋对大臣管束很严,官员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孙蕡虽然谨小慎微,但在短短几年仕途中,还是两次犯错。

第一次犯错被罚去修建京师望都门的城墙,他在劳动的时候,经常放声高唱粤语诗歌,朱元璋很享受,特赦了孙蕡。

第二次又犯了错,孙蕡被罚到辽东保卫边疆。

犯人临刑前念了一首诗,为何在场官员全被处死? - 2

1393年,“蓝玉案”爆发,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搜寻蓝玉余党,56岁的孙蕡也被抓获归案。

孙蕡之所以被抓,就是向蓝玉赠送了那幅书画。牵涉到蓝玉大案的罪犯没有申诉机会,孙蕡被判处死刑。

刑场上,孙蕡感叹不已,即兴作诗一首:

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

翻译成白话文是:在接连三次紧急的鼓声中,西边山上,夕阳西下。通往黄泉的道路上没有旅馆客房,今天夜里,将在哪里住宿。

这首诗确实是一首咏叹的情诗,可是有人牵强附会,曲解成“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有人向朱元璋报告,孙蕡临死之前,吟唱一首诗歌,并把诗歌内容呈给朱元璋。

看完诗歌,朱元璋龙颜大怒,责问监斩官:有这样的好诗,你为什么不上奏?

朱元璋痛心不已,追责在场官员。于是,下发一道圣旨,将当时在刑场的所有官员全部处死。

这些官员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人头落地,被送上了黄泉路。

朱元璋诛杀了在场所有官员,一方面明示天下,明太祖爱惜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杀人灭口,让那首诗歌不再流传,不能让自己背上“滥杀功臣”的恶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