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5日 10.6°C-11.3°C
澳元 : 人民币=4.84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泪目!她的讣告,全网都“破例”用了彩色照片

2022-06-10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泪目!她的讣告,全网都“破例”用了彩色照片 - 1

一生爱美的她

也给人间留下了最美的底色 ......

编辑:付玉梅

她恐怕是全中国最爱美,最喜色彩的女士,她倾尽一生都在追逐一个彩色的梦,她研发的三代乐凯胶卷也圆了全中国人一个彩色的梦。

邹竞,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感光材料专家,天津大学教授。2022 年 6 月 9 日,她在天津走完了她多彩的一生,享年 86 岁。

泪目!她的讣告,全网都“破例”用了彩色照片 - 2

" 像居里夫人那样 "

邹竞 1936 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平湖,是江南古镇乍浦望族邹氏之后。她曾是娇小玲珑的大小姐,从小家境优渥,幼时因战乱和家人迁至苏州生活,并完成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学业。

中学时期,她唱着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那个充满革命激情的年代里成长起来,并树立了人生理想:像居里夫人那样,去探索奇妙无穷的化学世界。

1954 年,高中毕业的邹竞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18 岁的她在高考志愿表上全部填写了化学和化工院系。揭榜后,她被录取为留苏预备生,成为苏州高级中学(现江苏省苏州中学)54 届 6 名留苏预备生中的唯一女生。

专修一年俄语后,1955 年夏,邹竞赴苏联列宁格勒电影工程学院,攻读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电影胶片制造及洗印加工专业。

这个涉及照相化学、物理化学、胶体化学、有机化学等多种化学学科的专业让邹竞着了迷,也让她和堪称 " 精细化工皇冠上明珠 " 的感光材料结下不解之缘。

泪目!她的讣告,全网都“破例”用了彩色照片 - 3

·邹竞手写俄文笔记。

学习之余,邹竞的大学生活也丰富多彩。她喜欢看芭蕾舞剧和话剧,听音乐,阅读俄罗斯名著,参观博物馆,还喜欢结伴出游。

大学三年级暑假,她本计划回国探亲。但当列宁格勒留苏学生会号召留苏生为祖国捐献一架飞机时,她毫不犹豫地把回国探亲路费全部捐了出去,而这是她节衣缩食了两年才省下的。

也正是在这年,邹竞在苏联第三胶片厂实习时,遇到了国内派来的实习团,得知国内第一座大型现代化胶片厂——保定电影胶片厂(现为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筹建,这也是被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156 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泪目!她的讣告,全网都“破例”用了彩色照片 - 4

困境中的女科技工作者

正是这样的机缘,让邹竞在 1960 年完成学业回国时,毅然选择了生活条件艰苦的北方古城——保定。

新建的电影胶片厂位于西郊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进厂第一顿饭是用粗黑的陶瓷大碗盛着的、吃起来牙碜的地瓜干和胡萝卜汤。从小衣食无忧的她尝到了从未经历过的的饥饿滋味 ……

而此时比生活条件更为艰难的是,还没有建成的胶片厂正面临苏联撤走专家、停供关键设备的困境。

邹竞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特种红外军工胶片的研制,这是国防科委下达的紧急军工任务。

刚刚 24 岁的她,面临着这样的科研条件:没有资料、没有设备、实验室工作条件极差。

即便如此,她硬是带着两名 18 岁的青年工人,在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窟的暗室中,开始了高、精、尖特种红外胶片的研制。

泪目!她的讣告,全网都“破例”用了彩色照片 - 5

·邹竞年轻时的工作照。

依靠在大学里学到的胶片制造知识,她带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在 1960 年到 1965 年,先后成功研制了多种型号的红外胶片,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当时国防军工的急需。

邹竞的科研能力初露锋芒。

泪目!她的讣告,全网都“破例”用了彩色照片 - 6

圆国人 " 彩色梦 "

如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彩色电影、彩色照片早已不陌生,但当时世界上能生产彩色胶片的只有美国、日本和德国。

那时的中国,一卷小小的彩色胶卷,却成了难以攻克的复杂工艺。

"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邹竞说。

她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在 1986 年,将乐凯 100 日光型彩色胶卷(Ⅱ)正式投入工业化生产,实现了国产彩卷零的突破,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彩色胶卷的历史。

为尽快缩小与国外名牌产品的差距,邹竞还带领团队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又先后研制出乐凯 BR10 彩卷、BR100 彩卷,GBR100 彩卷等。

泪目!她的讣告,全网都“破例”用了彩色照片 - 7

·乐凯胶卷(资料图)。

这些国产的乐凯彩色胶卷,记录了 1990 年北京亚运会运动健儿们的雄姿,记录了 1993 年海峡两岸珠峰联合登山活动的壮观景致,更记录了中国千家万户一个个美好生活的瞬间 ......

中国人的记忆 " 底片 ",从此变成了彩色。

更重要的是,乐凯胶卷问世后,逐步在技术和效果上追平国外品牌,不仅使进口卷在中国市场上的售价明显低于其在本国和国际市场上的售价,也使彩色摄影在 20 世纪 90 年代走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寻常百姓家庭。

泪目!她的讣告,全网都“破例”用了彩色照片 - 8

一生 " 爱美 " 的师长、母亲

进入 21 世纪,数字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让胶卷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此时的邹竞已届古稀之年。她快速调整了主攻方向,带领年轻科技团队将研究领域转向功能薄膜材料。与此同时,她还把培养青年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 2003 年开始,邹竞在天津大学担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2010 年,她全职任教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近年来,邹竞带领团队推动了化工学科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为突破透明导电薄膜材料、海洋防污等重大领域的关键技术做出了积极贡献,并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作为师者,学生眼中的邹竞院士和蔼可亲," 她从不跟学生着急,总是深入浅出地引导 "。

2009 年跟随邹竞攻读博士学位的吕丽云说,邹老师跟学生们强调最多的,一是做研究一定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她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常常是,做事情必须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更让大家感受深刻的,是和邹竞交往中的如沐春风之感。

化工学院的王虹老师从 2003 年开始担任邹竞的科研助理。邹竞身上的平和之气和君子之风始终令她动容。‍" 那时候她还住在保定,我每次去,她都会提前到楼下等我,笑着接我上楼。"

此外,在王虹眼中,邹竞是个特别爱美,非常注意自己妆容的人,头发总是一丝不乱,衣服总是整整齐齐,出门也一定要化个淡妆。

科研之外,邹竞是个喜欢文学和艺术的人。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抽时间去逛逛当地的博物馆。

近两年来,邹竞因为深受帕金森等多种疾病的困扰,深居简出。

2021 年 10 月 2 日是天津大学校庆日,已 85 岁高龄的她一头银发,化了淡妆,身着亮丽的红色上衣,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校内的北洋广场。

泪目!她的讣告,全网都“破例”用了彩色照片 - 9

·邹竞晚年照(资料图)。

女儿谢红用手机给她拍摄了一张照片。

谢红说,母亲一生爱美,喜欢音乐,即便是人生最后的日子,只要响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她还能用俄语跟着哼唱。

照片里,邹竞一头银发难掩优雅端庄之态,一如既往地带着亲切又和蔼的笑容。历经沧桑变化的她,如同在暗房里冲洗过后,只留下最美的色彩 ......

" 一生爱美 " 的邹竞院士,

感谢您将美丽的底色留在人间 ......

一路走好!

来源:科技日报、" 天津大学 " 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

总监制:吕 鸿

监 制:张建魁

主 编:许陈静

编 审:苏 睿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