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8.0°C-9.0°C
澳元 : 人民币=4.81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武则天上位后,为何要对科举制进行改革呢?

2022-07-13 来源: 趣历史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武则天即位之初,可谓是内忧外患。一方面要镇压国内的反对势力,一方面要防止敌国入侵。

因此,武则天急需培植亲信力量,从而加强了军事人才的选拔力度。唐代时期的科举制,可以分为两种:制科与常科。制科是由皇帝下令举办的考试,在时间上不确定。常科则是通常所谓的科举考试,一般每三年一次。

武则天上位后,为何要对科举制进行改革呢? - 1

尽管在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已经成形,但也仅限于文科。而武举制则是在武则天长安二年,即700年才正式出现的。

因此,武则天即位之初,选拔军事人才的主要手段是开制科。一方面由于制科开得过多过滥,另一方在选拔人才的标准上不科学,太过于偏重于武力,而忽视谋略;因此,最终选拔出来的多为一些有勇无谋之辈,甚至存在着徇私舞弊,任人唯亲的情况的。

武则天上位后,为何要对科举制进行改革呢? - 2

对此,左补阙薛谦光上疏武则天,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说:“选举之法,宜得实才,取舍之间,风化所系。今之选人,咸称觅举,奔竞相尚,喧诉无惭。至于才应经邦,惟令试策;武能制敌,止验弯弧。昔汉武帝见司马相如赋,恨不同时,及置之朝廷,终文园令,知其不堪公卿之任故也。

吴起将战,左右进剑,起曰:‘将者提鼓挥桴,临敌决疑,一剑之任,非将事也。’然则虚文岂足以佐时,善射岂足以克敌!要在文吏察其行能,武吏观其勇略,考居官之臧否,行举者赏罚而已。”

薛谦光看来,选拔军事人才固然是需要的,但是只考弯弓射箭之类的雕虫小技,是不可能选拔出优秀军事人才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起,当有人向他进献宝剑时,他断然拒绝。因为,在吴起看来,一个出色的将领,其首要的职责不是冲锋陷阵,而是判断战争形势,从而作出有利于整个军队的决定。薛谦光的这种思想,可以归结为两个字,那就是“谋将”。

中国历史上不乏谋将的典范,例如汉代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亮。他们虽然不擅长武艺,但是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胜过无数只具有匹夫之勇的蛮夫。

薛谦光的上疏引起了武则天的高度重视。从此后武举的发展情况来看,“谋将”思想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唐代统治者对于武将的谋略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