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8日 7.9°C-9.6°C
澳元 : 人民币=4.84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师长许世友出门迎接新政委,一见面就愣住了:你不是我的勤务兵吗

2021-08-3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当今社会,职场上的职位变动牵动着千千万万“打工人”的心。这无非两种情况:能者晋升,而败者下调、甚至被炒鱿鱼——前者定是欢心雀跃,而后者则垂头丧气甚至陷入一蹶不振之地。

要知道,“晋升加薪”这四个大字,永远与优秀的个人魅力以及排他性的技能牢牢挂钩。职位的上升足以使当事人欢呼喜悦,而也能够让旁观的听闻者惊讶嗟叹。在艰难险阻重重堆叠的革命事业中,也需要领头羊,需要像职场一样根据个人的丰功伟绩来调动职位。

而这其中,就不乏有像陈海松此般优秀的人才,初来时还是一名小小的勤务兵,经过长时间的磨炼,一步步地晋升,后来还让自己原来的团长许世友发出惊叹:“这不是我的勤务兵吗?”

师长许世友出门迎接新政委,一见面就愣住了:你不是我的勤务兵吗 - 1

这不禁让人疑惑,陈海松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勤务兵做起,又是经历了怎样的一波三折之后,才得到主席的称赞和众人的赏识呢?

年幼丧母不胆怯,革命之景勇参军

1914年,陈海松诞生于湖北大悟县的一个小村庄。群山环绕下,特殊的地形成了阻隔村落发展的最大因素。交通不便导致村子难以与外界沟通交流和交换物资,造成了村落的闭塞;但也是这里,接受了革命的洗礼之后,革命的烈火越来越兴旺了。

而陈海松,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是对革命氛围耳濡目染。小时候的他便展现出惊人的领导才能和过人的勇气和体力。

师长许世友出门迎接新政委,一见面就愣住了:你不是我的勤务兵吗 - 2

相比与女孩子常玩的过家家和跳皮筋,胆大勇猛的男孩子之间的游戏总是好斗许多。他们总是会分成敌我两派,模拟一些打仗的游戏,非要分出个胜负成败。

而儿时的陈海松,便是游戏的领导者,带领着其他孩子们一同进攻。他的领导能力和卓越的战线规划也早在游戏中就埋下了伏笔。

早在十几岁的青少年时期,陈海松便当上了儿童团的大队长。值得一提的是,他自小便有参军梦,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理想的他,希望能在战场上英勇抗敌。

师长许世友出门迎接新政委,一见面就愣住了:你不是我的勤务兵吗 - 3

然而他的家人并不赞成他的未来规划——自幼丧母的他自然是被家里人视为掌上明珠。从小由婶娘抚养长大的他,是婶娘的心头宝,婶娘怕他去参军之后,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就没法传承香火,并且再也无法相见了。

为了不让陈海松参军,家里人甚至还在谋划着为陈海松找一个娃娃亲,好让他在家中有个牵挂而就此打消参军的念头。

陈海松对于家里人的担心其实了然于心,但他志在远方,儿女情长并不能成为他的牵绊。在一次干农活的过程中,一支红军队伍恰好经过。陈海松想,这不是个好机会嘛!于是抛下了种地的锄头,就此追随着红军的队伍参军了。

师长许世友出门迎接新政委,一见面就愣住了:你不是我的勤务兵吗 - 4

中午吃饭时间到了,而陈海松迟迟不出现,婶母只好亲自前往农地,没想到,人不见踪影,只剩下一个锄头孤零零地留在原地。这下不用多说,就知道陈海松定是背着家人参军去了。

婶母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么突然的事实,痛哭流涕。她抱着锄头,仿佛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放声大哭道:“儿呀,你咋不和婶娘说一声啊……你这一走,啥时候才能回来啊?”

刚刚参军的陈海松还是个懵懂的青年,自然只能担当小小的勤务兵一职。但他机敏勤快,且为人处世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深得他人赏识,因此,当时的团长许世友将他调到自己身边做勤务兵。

师长许世友出门迎接新政委,一见面就愣住了:你不是我的勤务兵吗 - 5

睿智而又勤奋的陈海松擅于学习,一有不懂的就向他人请教,因此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参军一年之后,他便成功地入了党。

在红军队伍中,不乏年纪尚小的青年群体。陈海松与他们年纪相仿,见识和人生阶段的经历都有相似的成分,因此他们常常一起相处,陈海松成功地和他们打成一片。

同时,他也凭借着自己的个人魅力收获了一群学生——大家都爱听他用朴实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讲授出来。由于陈海松的大白话没有了晦涩难懂的文本那般对阅读的阻碍,队伍中同志们都喜欢听他讲故事。

师长许世友出门迎接新政委,一见面就愣住了:你不是我的勤务兵吗 - 6

无奈遭无妄之灾,恢复自由免党籍

在从军的这条道路上,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之说。从最开始的家里人的阻挠,到后来发生的一些小插曲,这条道路可谓是一波三折啊。

红四方面军在反四川军阀田颂尧围攻期间,陈海松受到了牵连,一时间,他的境遇仿佛从天堂坠入地狱深渊。被列入了黑名单的他当然是无辜的,这般无妄之灾任凭谁也无法轻易承受。

好在师长何畏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立马挺身而出,为陈海松作证。与陈海松向来关系不错的队友们纷纷出场为他澄清。但事情也不是那么的顺利,已经成为团政委的陈海松只能从头做起——他又如同初来乍到那般成了一个小小的警务员。

师长许世友出门迎接新政委,一见面就愣住了:你不是我的勤务兵吗 - 7

官复原职得胜利,英勇献身应铭记

如果陈海松就此一蹶不振,那么故事到此也就停止了。但忠心于军队的他并不会放弃自己儿时参军征战保卫祖国的理想。

在几次的狙击战中,他的队伍抗住了敌方猛烈的连续进攻,而坚守住了阵地。1933年,陈海松上任为25师师政委,此时的许世友正好是红9军第25师师长,就这样,陈海松本来是许世友的一个小小的勤务兵,几年后居然成了他的搭档。

然而,正应了那句古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事事如意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鲜少能在现实生活中成为常态。这么优秀的将领,终究是没有等到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那一天,这让人不禁嗟叹惋惜。

师长许世友出门迎接新政委,一见面就愣住了:你不是我的勤务兵吗 - 8

1937年3月12日,陈海松所在的红9军虽然顺利完成任务,但此时的他们落入了敌方的包围中,已经是四面楚歌、凶多吉少了。

弹尽粮绝的他们显然没法与手握武器的敌军相抗衡,可谓是命悬一线。企图冒险查看敌情的陈海松被敌方射杀而牺牲,倒在了一片血泊中。就这样,年仅23岁的陈海松在战场上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光辉的战绩令人敬仰,而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值得人们敬佩。

师长许世友出门迎接新政委,一见面就愣住了:你不是我的勤务兵吗 - 9

小结:

革命道路可谓是道阻且长,在多少伟人与战士前赴后继的努力下,才换来了成功的曙光。其中,有聪明机智如诸葛亮者,挥斥方遒、贡献妙计;有骁勇善战如岳飞者,驰骋沙场,以中流砥柱之姿力挽狂澜,扭转战局;也有发愤图强如勾践者,卧薪尝胆十余年,为革命事业而呕心沥血。

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得道多助而失道寡助”,在多方群体的努力下,我们才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同时也是在这样艰苦的革命环境中,有人贪图享乐而畏惧困难,停滞不前;有人不畏艰难,砥砺前行而越挫越勇,最终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在正确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年纪轻轻便有了一番作为,甚至得到了主席的称赞。

陈海松,时任9军的师政委,就属于后者这样的佼佼者。为了革命的胜利,他前赴后继,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恢宏的一生值得人们深刻铭记。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