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7日 4.6°C-6.8°C
澳元 : 人民币=4.83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在姜萍身上,玩重生梗并不好笑

9天前 来源: 新浪娱乐 - 高能e蓓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7岁天才中专少女,力压北大清华中科院,拿下阿里数赛全球12名的新闻,已经在我的首页刷屏好几天了。

舆论也从最开始的惊奇、赞叹,逐渐走向了质疑和“造神炒作”,甚至还有不少人等着6.22的决赛,想看她到底能否拿下一个好名次。

在姜萍身上,玩重生梗并不好笑 - 1

从对一个天才的惊叹,到如今逐渐复杂的舆论风暴,姜萍的故事,远不止逆袭爽文这么简单。

在姜萍身上,玩重生梗并不好笑 - 2

落魄宗门的天才少女

这事最开始引发关注,是在6.13阿里达摩院公布了今年阿里数赛的决赛入围名单。

在一连串如清华、北大、剑桥这样的国内外名校中,排在12位的姜萍,却出自一个几乎没有人听过的“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在姜萍身上,玩重生梗并不好笑 - 3

全球数赛、第12名、中专、女生,这些关键词如同流量buff,迅速让姜萍走红。

赞美声和质疑声几乎同时而来,人们看姜萍,如同看网文逆袭大女主文时,一个贫瘠宗门的少女,却突然在颇有含金量的全国大赛上,拿下名次。

这种逆袭、反差,马上戳中了互联网的high点。

在姜萍身上,玩重生梗并不好笑 - 4

于是关于姜萍的更多信息被挖掘出来。

比如他的指导老师王闰秋也同样参加了这个比赛,排名125名,正是在他的引领和启迪下,姜萍参加了这个大部分人可能并不关注的专业比赛,是一出伯乐识得千里马的励志故事。

比如姜萍所在的职业学校,她和喜欢数学一样,喜欢服装设计,那张她低着头熨烫衣服的照片,正如《心灵捕手》里男主推着清洁器的剧照一样,十分有冲击力。

在姜萍身上,玩重生梗并不好笑 - 5

还有和姜萍一样受关注的第13名中科院博士刘奔,他的履历和过往取得的奖项被网友们扒出来,被夸赞厉害的同时,网友们更是用他的优秀去反证姜萍这个名次的含金量。

刘博士本人倒是很谦虚礼貌,他不介意这种中科院博士不如中专生的比较,反而夸姜萍聪明有潜力,祝福她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姜萍身上,玩重生梗并不好笑 - 6

至此,姜萍几乎是最近最热的“互联网造神”人物,到今天,姜萍的爸爸、邻居、初中数学老师,通通被记者采访报道,人们迫不及待地想在这场事件里再添上一些反转。

同时,质疑的声浪也从未停止,有人说这就是一场炒作,还有人以圈内人的身份质疑“姜萍”是被资本推到浪前的工具人。

在姜萍身上,玩重生梗并不好笑 - 7

我无意与这些傻B论长短,但我想聊聊,姜萍在自身逆袭之外,还带来的一些积极的力量。

在姜萍身上,玩重生梗并不好笑 - 2

姜萍的力量:努力和坚持的价值

姜萍出圈的闪光点,很多人归结反差,我觉得不是,而是她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刻板偏见,始终表现出一种不屈服的抗争姿态。

社会的舆论现状并不温柔,直到如今,仍然有不少人在反复说“女孩子天生不适合学数学”,人们也习惯把“中专”看成洪水猛兽,仿佛“分流”就已经判决失败。

这不是事实,但类似声音多了,依然会影响社会的整体认知。

所以姜萍拿下全球12名,让自己的学校和清北、剑桥等世界名校并列的时候,群众确实感到一种“逆天改命”的激昂。

中国市场从来最吃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角姿态。

在姜萍身上,玩重生梗并不好笑 - 9

除此之外,姜萍被广泛讨论,也在于网民们心中有一种朴素正义感。

在这次的舆论中,总有些偏见是顽固的,甚至会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许多认同。

那些没有证据却拼命指责姜萍初赛舞弊的人,那些长篇大论想说明阿里数赛只是“野鸡”比赛的人,不少都是受到科举“出身论”的影响,将所谓“第一学历”奉为圭臬。

对他们来说,一个中专生能有数学专长,简直是倒反天罡。

在姜萍身上,玩重生梗并不好笑 - 10

姜萍实际上只用行动说出了一个浅显的事实:那些刻板印象都是假的,它们根本没有资格被称为“命运”。女孩并不低人一等,中专也并不低人一等。

某种意义上姜萍成了一个社会情绪的宣泄口,她被赋予了许多额外意义。

是否是天才的争论,现行人才选拔制度是否存在漏洞,甚至喊话不少名校数学系表态等等,这些舆论漩涡并不是姜萍所想的,都是网友们在加戏。

姜萍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聪明孩子,恰好遇到了发现她天赋的老师,然后在中专这个对“学习”不算友好的环境里,实现了玄幻小说式的“贫瘠之地天才少女战胜修真世家天骄”的逆袭。

有趣的是,一些平日里喜欢爽文的人,这次却站在“世家”一边,成了小说中的反派npc,喊着“不可能,她肯定作弊了!”

在姜萍身上,玩重生梗并不好笑 - 11

所有发声里,我最喜欢的是“十三爷”刘奔的态度。

身为中科院数学博士,在初赛中成绩卡在中专女生之下,他既没羞恼尴尬,也没有去贬低比赛的含金量,而是真诚地肯定了小妹妹的天赋和努力,同时也没有使用夸张辞藻去极力体现姜萍的强大。

因为事实确实如此:阿里的数赛只是一次比赛,它能反映许多问题,同时也有自己的局限。

比赛的成绩不等于综合数学能力,也不能完全等同于天赋。刘博士就深知这一点,他数学精英的身份和骄傲,不会因为一次比赛就消失。

只有自身没能力的人,才会看到“中专”二字就着急跳脚大呼有“猫腻”。

在姜萍身上,玩重生梗并不好笑 - 12

数学本身就魅力非凡,从姜萍和她的老师王闰秋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努力和一种纯粹的热爱。

比起把姜萍说成是X年难遇的数学天才,甚至玩起了“穿越重生”梗,我认为舆论更应该看到和肯定属于努力和坚持的价值。

在姜萍身上,玩重生梗并不好笑 - 2

E姐结语

在高考月的六月,姜萍的故事仍然告诉我们,人生不会因为一场考试成绩不好就完蛋的。

甚至姜萍的中考成绩其实是可以去上普高的,只是她自己选择了中专,因为在她的生活里,服装设计才是那个plan A。

如今来看,这个选择也许会被不少人认为浪费天赋,网友们自发地替她吆喝名校录取,不就是如此吗?

爱才心态当然可以理解,但这未必是姜萍想要的。在她选择中专后,仍然没有放弃数学这个爱好,你就知道,她是一个足够有自己主见的女生,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在很多个为了解开数学题而没有休息的时刻,她在漫长的没有正反馈的黑暗中,仍然坚持了下来,才会迎来如今“大家不知第一名”的盛况。

在姜萍身上,玩重生梗并不好笑 - 14

这也是我认为,姜萍除了数学之外的另一个天赋:那就是在枯燥的练习中保持专注和自信的能力。

像《天才基本法》里的裴之一样,对数学和知识始终保持向往,所以才能从求知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才不会因为周围人的松弛或者嘲讽而失焦。

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才是能让普通人逆袭的天赋。

下一个“姜萍”并不容易出现,但努力的人能够等来“开窍”的那一天是大概率事件,幸运是千变万化的,但无数个暗中积蓄下的时刻,总会有一个契机迎来质变。

在这个过程里,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继续前行,要相信总有豁然开朗的一天,即使不是“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人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也才会抵达另一个更精彩的世界。

发布于:北京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